基于喷墨打印合成技术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Na-Mn-W/SiO2催化剂的合成与筛选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f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烷氧化偶联反应(OCM)是天然气制C2烯烃的路线,该反应的工业化将取代传统的石油裂解路线,对于解决世界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已开发的众多催化剂中,Na-Mn-W/SiO2体系因CH4的转化率高、C2烃的选择性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好成为最有希望工业化的催化体系。C2Fast喷墨打印合成系统具有多(8种元素以上的复合材料)、快(1,000,000材料//J、时)、省、精(材料中各元素的比例控制可以达到千分之一摩尔浓度)等特点,是精确控制材料组成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组合化学的思路、分组筛选的方式合成并筛选Na-Mn-W/SiO2体系催化剂,进行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催化剂的探索。开发Na、Mn、W三种元素的可打印墨水,用C2Fast喷墨打印合成系统制作三种元素的标准曲线以保证打印精度,构建Na-Mn-W/SiO2体系催化材料库。再以壳牌公司催化剂2%Na2WO4-2%Mn/SiO2及5%Na2WO4-2%Mn/SiO2性能作为参照标准,对该体系的643个组分进行催化筛选(反应条件:空速为20000 h-1, CH4:O2:N2为3:1:2.6、反应温度为800℃)。本文对W、Mn、Na的色彩空间[0,100],[0,100],[0,100]进行第一轮分组筛选,获得催化性能最佳的G4空间(对应的色彩空间是[0,50],[50,100],[50,100]),其收率为17.40%。对G4空间进行缩小细分的第二轮筛选,并未获得催化性能提升的催化剂。对第二轮的不同催化剂组分造粒后进行随机物理混合实验,通过全空间混合、半空间混合以及对角空间混合的实验证实不同催化剂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提升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基于催化剂混合效应的实验结果,在第一轮筛选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空间筛选。当W、Mn、Na的质量浓度为6.11~12.22 wt%,6.57~13.14 wt%,1.27~2.54 wt%时(对应的色彩空间是[100,200],[100,200],[100,200]),C2收率达到20.53%,高于壳牌公司5%Na2WO4-2%Mn/SiO2催化剂18.86%的C2收率,Na100-200MN100-200W100-200的组成(W、Mn、Na的质量浓度为6.11~12.22 wt%,6.57~13.14 wt%, 1.27~2.54 wt%)是过去没有被研究过的。同时,本文利用XRD、ICP、XPS技术进行催化剂性能表征。在XRD谱图中,Na-Mn-W/SiO2体系催化剂的活性相是Na2WO4、Mn2O3及α-cristobalite,Naioo-200Mn100-200W100-200 (W、Mn、Na的质量浓度为6.11~12.22 wt%,6.57~13.14 wt%, 1.27~2.54 wt%)活性相的峰强度更大且更加稳定。ICP及XPS结果显示,Na100-200Mn100-200W100-200中W, Mn, Na元素的含量高于壳牌的标准样品;而且Na的XPS(8.29 wt%)测试结果高于ICP (0.508 wt%)试结果,W的XPS(23.04 wt%)测试结果高于ICP(2.17 wt%)测试结果,Mn的XPS (4.57 wt%)测试结果与ICP(4.11 wt%)测试结果相近。推测在Na-Mn-W/SiO2体系催化剂中,Mn元素是均匀分布的,Na和W元素主要富集在载体的表面。
其他文献
合成光学纯的化合物一直是有机合成中的一大挑战,目前合成光学纯物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使用手性助剂或不对称催化。前者需要先引入手性辅助剂最后再除去,后者步骤少更具原子经济性。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应用较多的是过渡金属和手性配体的体系,因此开发新型的手性配体是实现不对称合成的关键。手性亚砜在不对称催化中应用的例子较少,当硫上的两个基团不同时亚砜能提供很好的手性环境且其光学活性很稳定。硫和氧都能和过渡金属或L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P)作为哺乳动物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其生长机理研究和结晶过程调控对于医学上的生理、病理性矿化研究以及生物仿生材料的合成都有重大意
本文采用电化学沉积技术以ITO/TiO2纳米薄膜为基底,以硝酸锌水溶液为电解液,实现了纳米结构ZnO在TiO2纳米薄膜上的生长,并通过XRD、SEM、EDS、Raman和PL光谱等方法对样品进行
钙钛矿结构的氧化物因其能在很宽的氧分压和温度范围内保持结构和性质稳定而受到电化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掺杂改性的钙钛矿结构氧化物可以表现出氧离子-电子混合导电的性能,对燃料的氧化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Pudmich等对LaCrO3基材料的研究发现,这类材料的性能满足SOFC阳极材料的要求。为拓展这一体系的研究,本文系统考察了SmCrO3基材料做为SOFC阳极材料的可行性。通过对SmCrO3材料的掺杂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