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马铃薯种质资源缺乏,遗传背景狭窄,从国外引种是丰富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根本途径。本研究对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和从国内育成品种收集的315份马铃薯材料的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并对其中48份彩薯品种进行分子标记,从两方面对该批材料进行聚类及亲缘关系分析,摸索适用于该批引进马铃薯种质资源的SSR~PCR技术体系,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对315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21个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的聚类分析结果,得出以分类距离20.0为标准时,可将315份材料分为2大类群;以分类距离10.0为标准时,可以将全部品种分为4个类群,其中类群1和类群3包含品种最多,分别为132份和161份,说明此批马铃薯品种的遗传背景还是比较狭窄。2、对315份材料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发现小区产量与出苗率、生育期、叶色、株形、株高、茎粗、薯型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株形、株高、茎粗、开花繁茂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性状相关性均较小。说明马铃薯的产量与植株地上部的生长状态具有紧密的联系。3、根据多样性分析得出此批供试材料在不同表型性状间的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存在差异,其中所调查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在8.65~115.46之间,天然结实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15.46。不同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在2.08~5.70之间,其中花冠大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说明此批种质资源的花冠大小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4、利用48份彩薯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可以将48份材料区分开来的引物16对。每对引物获得的多态性条带3~15条,共获得149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86.74。由聚类图可知,在遗传相异系数D为0.50时,可以将供试的48份材料分为6类。供试48份材料的遗传相异系数的变幅在0.29~0.55之间,不存在相异系数为0的情况,说明该批材料不存在同种异名的情况,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