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太原市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大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这四所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例,探讨山西省中部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否存在何种季节性,为做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级预防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方法:收集山西省血管外科规模较大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大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住院病例,按排除标准(①非太原市、晋中市、阳泉市、吕梁市、忻州市居住者②创伤或大型手术后③合并恶性肿瘤病者④长时间绝对卧床者⑤妊娠及口服避孕药者⑥合并各种血液疾病者⑦大量应用止血药及脱水剂⑧合并高脂血症者⑨合并糖尿病者⑩合并高血压者)收集病例,统计患者的发病时间,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综合组、大于60岁组、小于60岁组、男性组、女性组、男性大于60岁组、男性小于60岁组、女性大于60岁组、女性小于60岁组),利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预测方法(自相关序列分析图),分析各组的周期性。 结果:综合组、大于50岁组、男性组、男性大于50岁组均在11月份呈现发病高峰,大于50岁组在1月和8月份罹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也较高,男性在6月份和8月份罹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也比较高,而年龄小于50岁及女性患病的季节性尚不明确。 结论:本研究中总体上山西省中部地区11月份是罹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峰月份,而中青年及女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患病的季节性尚不明确。患病的周期性可能与气温、气压等改变导致机体内分泌环境、体液环境等变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