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气体分离膜技术是一种新型气体分离技术,它具有能耗低、分离效率高、容易操作等优点。性能优异的膜材料是膜分离技术的核心,炭膜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机膜,在气体分离方面具有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体分离膜技术是一种新型气体分离技术,它具有能耗低、分离效率高、容易操作等优点。性能优异的膜材料是膜分离技术的核心,炭膜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机膜,在气体分离方面具有优异的选择性,使得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膜材料制备成填装密度高、结构简单、易于放大的膜组件是将膜材料付诸实际应用的前提。常用的气体分离膜组件包括卷式、管式、板框式和中空纤维式膜组件,其中卷式膜组件的填装密度较高,能够对分离膜污染的控制、操作难度、堆积密度和渗透量的大小等重要问题进行较好的平衡,在工业应用中受到青睐。大连理工大学炭膜及多孔炭材料课题组研制出一种柔性的卷式炭膜,解决了传统炭膜机械强度差、不具有柔韧性的问题。为了推进卷式炭膜的工业化应用,本文针对卷式炭膜的膜组件制备进行研究。本文从研究粘结剂的基本性能入手,通过对粘结剂的固化时间、气密性、剥离强度以及气体渗透性的考察,选择出适宜制备炭膜膜组件的粘结剂;研究卷式炭膜膜组件中膜元件的直径随膜袋数量的变化关系,计算相关位置参数,并确定膜片、隔网等的位置关系,研究、选择和优化膜组件的卷制方法;制备出适用于卷式炭膜气体分离的膜组件。单组份聚氨酯粘结剂的固化时间长、气密性好、剥离强度大、测试气体几乎不能渗透,因此制备卷式炭膜膜组件效果最好的粘结剂是单组份聚氨酯。对膜组件卷制方法进行研究,得出每增加一个膜口袋,膜元件的横截面积量增加1592mm2,得出不同个数的膜口袋制备膜元件的相应直径,并计算错位量。粘结剂的质量随固化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结合粘结剂的固化机理分析得出膜组件的卷制时间要控制在1个小时内。单组份聚氨酯粘结剂对卷式炭膜的浸润性优于聚合物膜,因此其对于卷式炭膜的粘附效果比聚合物膜更好。为了进行膜组件的气体渗透性能测试,配制甲烷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根据二者的配气质量流量所得的甲烷浓度为x(%),配制完成的混合气中甲烷的浓度为y(%),x与y的关系为:y=0.9198x+0.0389。利用所配制的混合气对制备的膜组件进行气体渗透性能测试,膜组件的气体分离选择性与膜片的气体分离性能吻合,结果合理,说明本文对于气体分离卷式炭膜膜组件的研制具有可行性。
其他文献
苯甲酸雌二醇(Estradiol Benzoate,EB)为雌激素类药物,临床用于绝经期综合征、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出血、退奶和前列腺癌.苯甲酸雌二醇口服具有明显的首过效应,所以,一般均采
本论文分别以无定形硅铝(ASA)、USY分子筛作为载体改性基质,采用等体积浸渍法担载Ni-W活性组分,制备了Ni-W/ASA-Al_2O_3系列和Ni-W/USY-Al_2O_3系列催化剂。通过低温静态N_2吸附容量法、X-射线衍射(XRD)技术以及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等手段,表征所制备催化剂与载体的理化性质。选取十氢萘和萘作为模型化合物,在固定床加氢微型反应试验装置上,分别考察A
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1(MCHR1)是一种在动物体内控制食物摄入和物质代谢的重要能量平衡调控受体。因此,MCHR1作为极具前景的治疗肥胖症等疾病的重要靶标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历经十余年的发展,MCHR1拮抗剂类药物的研制始终止步于临床一期试验。原因除了传统药物设计中遇到的安全性以及药代动力学因素,由人类延迟整流性钾通道基因(hERG)功能缺失所引发的潜在心脏负担加重也成为制约这类分子进一步研制和开
随着当前化石燃料的急剧消耗及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探寻新的替代能源迫在眉睫。氢能作为高效清洁的绿色新能源备受关注,而安全高效的储运氢气又是推广氢能应用、发展氢经济的关键。氨硼烷具有超高的含氢密度(19.6 wt%),成为目前热门研究的储氢材料。在其多种放氢方式中,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具有放氢速率快,放氢量大,反应温度低且反应不产生有毒副产物等优势。多相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已有相当程度的研究,然而放氢速率
甲状腺激素应答Spot14(THRSP)是甲状腺激素诱导的核内蛋白,对动物脂肪生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探明中国地方猪品种(脂肪型)和引入品种(瘦肉型)胴体脂肪沉积之差异的遗传机理,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性病毒(hepadnavirus)家族,它的基因组是约为3.2kb的部分双链的环状DNA,包含四个开放阅读框(ORF),分别编码表面蛋白(S)、核心蛋白(C)、多聚酶(P)、
针对灰色预测模型 GM(1,1)拟合精度低的情况,创新性的提出 GM(1,1)模型同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指数函数和同常数相结合的灰色非线性模型,并给出模型解算和精度评定方法。在此
含有三氟甲硫基(-SCF3)及三氟甲基(-CF3)的化合物,在农药、医药、兽药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三氟甲硫基、三氟甲基的引入可以改变母体化合物的吸电子性、脂溶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们投入到三氟甲基化的研究中。三氟甲基化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对于三氟甲硫基化反应的报道却较少。本文研究一种合成三氟甲硫醚的新方法。该方法为铜催化芳基亚磺酸钠的三氟甲硫基化反应,并对催化剂、溶剂、配体、温度和添加剂碱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