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景观化的社会,在这一社会模式中,任何景观、人物都成为被“观看”的对象,艺术品亦是如此。绘画自诞生起就具有被人观看与传递信息的特点,从远古时期科斯拉洞穴了的壁画,到近现代的艺术作品,都包涵这两个特征。与传统艺术品相比,观念成为艺术作品反映的主要形式,而且由于创作媒介的改变与介入导致现代绘画中出现新的特征。但观念化的艺术作品是比较晦涩难懂的,观者如何去观看成为了解艺术作品最为直接的形式,因此本文就从观看的视角对现代作品进行解读。研究方法主要是以作者主要观点与中外艺术作品相互穿插,相互例证。文章的讨论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全文的先导,主要内容是关于“多重观看”这一选题的背景介绍。第二章主要内容是对绘画中“多重观看”视角中观者以及艺术家进行阐释,对“多重观看”产生的机制进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观者与艺术家视角的合一;第二,艺术家对图像资源的再创作主要针对的是图像生成者的观念的创作。第三章主要是对“多重观看”模式中的视线、视点以及视角进行阐释,对镜头语言进行了分析与介绍。镜头语言在绘画中的出现是由观看所引起的必然结果,因为镜头充当了观看媒介。媒介的使用让绘画作品具有多重观看的可能性,与以往绘画作品相比,现当代艺术作品中往往是在画面中出现多个视点,对作品的观赏就在主体与客体不断叠加与转换的交流中。第四章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对造成绘画中的多重观看的主要原因——多重空间的叠加以及画面中人与物的多重叙事关系的使用这两点进行分析。二是从观看角度分析现代绘画逐渐趋于平面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新的图式关系中,艺术家将现成图像中的元素进行挪用、拼接,在这个过程中是对艺术家所要表达主题的提炼,被提炼后的形象成为一种符号。现当代艺术家表现的已不再是对现实的复制拷贝,而是一种观念,这样艺术家会主动挑选符合自身观念的代表性符号,因此媒介的使用让绘画作品越来越偏向平面化。第五章是笔者对全篇的总结以及对以后的研究工作的展望。造成“多重观看”的本质是因为绘画作品表达的是艺术家的观念。在现当代绘画中“多重观看”不仅仅是在绘画中出现多个视点,媒介的使用尤其是摄影摄像等镜头的运用让现当代绘画作品呈现出“看”与“观看”的特点,因为视点是观者进行观看的位置点,因此无论画面中出现多少视点最终在镜头的作用下都会造成观者与创作者视角的重叠。造成这种观看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多重叙事链以及多重空间链接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