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主流经济新闻的现实选择——兼论我国党报的经济新闻报道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cg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媒介市场都市类报纸的勃兴和专业性财经报刊的崛起,各种媒体在经济报道领域的竞争空前激烈,在各种力量的挤压下,党报的经济报道空间日益退缩,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局,其主要表现是与目标受众变化了的需求严重错位,逐渐被读者所抛弃,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认为,打造主流经济新闻是突破党报经济报道困境的现实选择。在新的传媒变局下,不少党报正在将主流媒体作为自己下一步孜孜以求的目标,作为主流媒体主要内容构件和重要支撑点的主流经济新闻,其定义内涵、基本特征、路径选择和生产流程如何界定和规范,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本文通过对主流经济新闻内涵外延的定义、实现途径的选择、相应采编流程的打造等问题的探讨,试图为我国纸质媒体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论文主要探讨了四个方面的课题: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二、主流媒体的提出以及党报经济报道的突围路径;三、主流经济新闻的定义、基本特征和范本分析;四、打造主流经济新闻的路径选择(包括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视角的培养、经济新闻的延伸增值服务、“利益报道”的切入方式、双通道传播模式、新闻流程再造以及一专多能人才的培育等)。其中三四部分为论文主体。 主要研究方法:国外新闻传播理论近年在国内媒体应用情况的比较分析、范本解读、基于传媒市场调研的实证研究等。 论文就主流经济新闻概念的界定和分析,“利益报道是经济新闻的实质”理论的提出,以及主流经济新闻的实现路径——采编流程再造等进行了重点分析。 论文认为:我国的传媒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与大变革时期,既需要敏锐地把握大势,又需要战术跟进。本论文通过严密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证研究,试图为主流传媒提供具有理论支撑的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其他文献
上海浦东高桥仓储运输公司西场物流转运中心工程,建筑面积为96000m2,框架密肋楼盖预应力结构,4层,上部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楼板肋高500mm,楼板厚100mm,柱网尺寸为10 m×
上海《时报》是与《申报》、《新闻报》鼎足而立的旧上海三大报之一,向以业务革新著称,“通讯”即是其中之一。它首辟“特约通讯”专栏,黄远生、邵飘萍、徐凌霄等曾为其撰写
《时报》于1904年创刊于上海,经过一系列的业务革新,成长为旧上海三大报之一。从1908年开始,狄葆贤主持下的上海《时报》逐渐形成了一个由书局、报纸、杂志、照相馆等构成的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包含湖湘红色文化在内的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湖湘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对于
网络舆论是网上民意最为明显、集中的反映,网络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网络言论的走向。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以往在传统新闻传媒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和
期刊
框架柱拉结筋的施工一直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如果采用预埋的方法,拉结筋的位置不易控制,凿出拉结筋也很麻烦.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大潮下,中国电视荧屏出现了“婚配热”的浪潮。在这次婚配热潮中,其引领者就是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栏目。本文通过对《玫瑰之约》的个
期刊
江苏省东海农场新建两幢住宅楼,建筑面积为2 400m2,钢筋混凝土屋面,石膏板吊顶.原设计屋面檐口处作法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