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肾间质血管病变情况,探讨血尿酸与肾间质血管病变的相关性,为及早治疗以延缓IgA肾病进展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通过临床表现和肾组织病理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60例,观察肾间质血管病变情况,分为有肾间质血管病变组32例和无肾间质血管病变组2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白蛋白、尿素氮、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尿蛋白定量及血尿酸13种临床指标,根据牛津分型进行病理评分,以MEST形式表示。1、有肾间质血管病变组与无肾间质血管病变组基线资料的比较;2、有肾间质血管病变组与无肾间质血管病变组血尿酸水平的比较;3、有肾间质血管病变组与无肾间质血管病变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的比较;4、血尿酸与肾间质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5、血尿酸与肾间质血管病变的多因素回归分析;6、有肾间质血管病变组与无肾间质血管病变组病理评分的比较;7、病理评分与肾间质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8、IgA肾病肾间质血管病变血尿酸诊断的ROC曲线。结果:1、有肾间质血管病变组与无肾间质血管病变组基线资料的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舒张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白蛋白、尿蛋白定量、e GFR、收缩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肾间质血管病变组较无肾间质血管病变组,血白蛋白、e GFR水平下降,尿蛋白定量、收缩压水平升高。2、有肾间质血管病变组与无肾间质血管病变组血尿酸水平的比较结果显示:血尿酸水平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肾间质血管病变组血尿酸水平偏高。3、有肾间质血管病变组与无肾间质血管病变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的比较有肾间质血管病变组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无肾间质血管病变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尿酸与肾间质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血尿酸与肾间质血管病变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80,P=0.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尿酸与肾间质血管病变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为肾间质血管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其OR值为1.013,P=0.018,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有肾间质血管病变组与无肾间质血管病变组病理评分的比较结果发现,有肾间质血管病变相应系膜细胞增生、节段性硬化黏连、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病理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皮细胞增生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病理评分与肾间质血管病变相关性分析分析显示:系膜细胞增生、节段性硬化或黏连、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均与肾间质血管病变呈正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8、IgA肾病肾间质血管病变患者血尿酸诊断的ROC曲线通过ROC曲线可以看出,曲线下面积为0.788,95%置信区间为(0.662~0.894)不包括0.5,(P=0.000),故血尿酸用于诊断肾间质血管病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342umol/L为诊断界点时,灵敏度为0.750,特异度为0.714;若以368umol/L为诊断界点时,灵敏度为0.625,特异度为0.821。结论:1、IgA肾病肾间质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表现均较重;2、血尿酸升高与IgA肾病肾间质血管病变有一定联系;3、血尿酸水平用于预测肾间质血管病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