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境对非耕地苜蓿种植生产性能和土壤理化状影响研究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1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田间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014-2016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珠日河牧场星圣草业公司天然草场,设置洼地苜蓿、坡地苜蓿、岗地苜蓿等三种不同生境苜蓿栽培处理,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非耕地苜蓿生产性能;并在此基础上以苜蓿洼地、苜蓿坡地、苜蓿岗地和自然洼地、自然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生境和苜蓿种植对非耕地土壤理化特性及其微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如下:  1、科尔沁地区非耕地资源丰富,非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拓展该区域农业可利用空间、缓解人地矛盾、提高玉米资源转化、降低畜产品安全风险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2、本研究结果表明,沙地苜蓿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生产性能差异显著。洼地水肥和土壤质量较高,具有较大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年干草产量达到了14173.47kg/hm2,显著高于坡地和岗地苜蓿产量。岗地条件下苜蓿干草产量最低,但也达到了7415.58kg/hm2。洼地生境下较高的草产量与苜蓿株高、茎粗等指标正相关关系显著。苜蓿根系生长受不同生境影响较大,本研究中,岗地苜蓿根系长势明显低于洼地苜蓿和坡地苜蓿,苜蓿根体积、根干重、根颈粗都相对较小,根瘤菌数量更是有显著差异。  3、本研究结果表明,科尔沁地区不同生境下具有显著的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洼地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岗地,而速效磷含量差异不显著。科尔沁地区非耕地苜蓿种植,有利于土壤固碳和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但苜蓿种植前期也有明显的耗地现象,虽然,非耕地苜蓿种植中也有一定数量氮、磷、钾肥料的投入,但土壤相应氮、磷、钾养分含量普遍较低,特别氮、磷含量,非耕地人工苜蓿草地含量甚至低于自然岗地含量水平。  4、本研究结果表明,科尔沁地区沙质非耕地微生物菌群均是以细菌为主,真菌数量相对较少。几种主要土壤酶活性分析测试结果来看,脲酶活性较高,处理间差异显著;纤维素酶处理间也有显著差异,但整体酶活性较弱;淀粉酶在不同处理间有显著差异,但是在不同时间上差异不显著;过氧化氢酶则是在不同处理间和不同时间上均无显著差异。  5、本研究由于时间关系,仅仅研究了2年的生长情况,对于苜蓿非耕地种植的长期效应影响研究不足。因此,建议通过本试验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非耕地苜蓿高产栽培种植模式,以促进科尔沁地区非耕地苜蓿产业快速和持续发展,为发展地方经济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公开课的展示和评价始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笔者看来,只有在尊重传统、优化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敢于留白、互动生成的课堂才是作为教师真正应该追求的有利于师生共同进步与
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观之一,新时代大学生是高知群体,是德才兼备的一代,应当具有友善这一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友善观教育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使命和历史任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村落的文化受到了十分强烈的冲击,目前河南一共拥有811个传统村落,这是十分庞大的规模,如何保护好这些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历史是很多人都关注的,
大学校徽是一所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外在形象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一所大学办学理念、办学历史和人文精神.文章以多模态隐喻理论为依据,选取中美名校校徽为语料,对比
艺术的发生发展以及艺术理论思想演变总是限定于特殊的语境范围之内,语境对艺术的结构形式、内容含义、风格特点等方面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全球化语境下,对中国语
在城市形态的转变过程及社会关系的变革中,一大批历史建筑及其周边环境遭受着不同程度拆建改造的破坏.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历史建筑得到了保护,但是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仍然没有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思想根脉和精神力量,十八大以来,宣城市积极践行相关部署,厚植本土文化资源,将法治文化建设与传统法治元素有机结合,开启了法治文化
期刊
期刊
节目主持人是电视节目的灵魂。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是在电视媒介实现有效传播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在由许多栏目和板块构成的电视台整体节目中,不少栏目需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