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赋论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晋赋论是我国古代赋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继承了汉魏辞赋理论,又创建了切合时代潮流的能总结和指导当代辞赋创作的新理论。   西晋时期,赋的创作进入一个新高潮,这时期的赋不但题材丰富,表现空间得到了扩展,而且赋作体制完备,写作技巧高超。另外,正始以来的玄学继续以清谈的方式在西晋蔓延,儒学也在这一时期复苏。赋创作的兴盛和文学思潮的活跃促使了西晋赋论的繁荣。   本论文将西晋赋论放置于西晋整体自由夷旷的文化背景中进行历史的分期考察。将西晋赋论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对各个阶段的赋论展开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以期对西晋赋论的演进状况及其承前启后的理论价值作一动态的呈现,进而阐明此期赋论在中国赋论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西晋前期赋论以傅玄、成公绥、张华、傅咸、夏侯湛为代表。他们的赋论既有从历史层面上对汉魏辞赋特殊体制、题材、作品的清理与分析,又有对咏物小赋物我相感技巧的探讨,其中尤以张华“言浅托深,类微喻大”说最具方法论意义。西晋中期赋论是晋代赋论的主流,即以左思、皇甫谧为代表的“依本宜实”说和以陆机、陆云为代表的“体物浏亮”说,他们构成了晋代赋论理论并峙的高峰。西晋后期主要是挚虞的赋论,其赋论呈保守、复古倾向,但其对赋“古”、“今”的分类和“四过”的批判在赋论史上有较广泛的影响。   总体而言,西晋赋论是创新与守旧的交接,因袭与突破的竞争,既包含着对历史回溯的虔诚,也流彻着指引现实和未来的勇气,因此,西晋赋论在中国古代赋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他文献
小说发展到清朝,各种类型逐渐增多,作家们的写作技巧也日趋高超,在小说发展史上达到了最高峰。清中期的文坛上更出现了曹雪芹的《红楼梦》、李汝珍的《镜花缘》、夏敬渠的《野叟
纪念性雕塑是按照功能分类的一种雕塑艺术形式。《辞海》对其解释如下:“(纪念性雕塑是)以表彰历史人物和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雕塑,一般安置在特定环境或纪念性建筑的综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