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生态主义解析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_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是美国二十年代爵士时代的一个伟大的历史寓言,讲述了小说里的各个人物在一战后美国经济复苏背景下,或消沉,或狂欢,或薄情,或多情的种种众生之态;既是美国当时社会的写照,也对后世有深刻的警醒作用。主人公盖茨比在文中对爱情的执着,努力,追求令人肃然起敬,而其悲惨的结局也令人伤心不已。对这篇小说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有从美国梦角度解析的,有从各种象征的角度来理解的,有从女性主义解释的,还有从其他文学批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但是,从生态批评角度分析本文的研究相比之下不是相当丰富,因此本文尝试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对这篇小说进行新的解构,从一个相对较为新颖的视角对文中人物的动机,行为,以及结局来重新进行解构。本文主要采用生态批评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一个角度描述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破坏,以及环境对人物的反馈与影响;第二个角度分析人类中心主义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关系,以及其对人物的影响;第三角度是研究私欲膨胀引起的心理生态的失衡,以及其对人物命运的导向。从新的角度对经典小说进行结构,不仅对丰富了对于小说的理解,而且对批评方法的改进与补充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七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地介绍了作者生平、作品,以及论文的写作意义。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简要介绍了中外生态批评近期的发展状况,并回顾了中外学者对《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研究的程度与角度。第三部分是理论部分,简述生态批评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并介绍了批判的三个角度。论文第四部分至第六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分别阐释人类的自私行为所引起的各种失衡对小说中人物产生的不良影响。第四部分论述受人类中心主义破坏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人物的反馈与影响。美国西进运动确实推动了美国农业、工业的发展,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也开拓了美国的疆域。但是,这种种一切并不能抹杀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由此而来的生存环境的恶劣是大自然的报复,不仅使开拓者们苦不堪言,而且使作为其子孙的小说主人公也深受其害。一战是人类私欲膨胀的另一个社会产物,也是小说主人公一生跌宕起伏的一个重要导因。第五部分论述了人物之间的不良关系对小说人物的影响。不论是不忠的夫妻关系,还是违反社会道德的情人关系,都是人类自私所带来的苦果。只顾自己快乐,而不关心其他人,只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反过来,人们在紧张关系中也永远体会不到真正的快乐与舒畅。第六部分指出了心理生态的失衡对小说人物的影响。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如果不加克制,去追求一些理所不能及的一些虚幻而浮华的愿望,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第七部分总结了全文,呼吁人类应该克服以自己为中心的心理,与自然、同类和谐相处,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淡定,并指出了论文的缺点、局限,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其他文献
高考英语测试(NMET)作为我国一项大规模、综合性、常模参照型高风险测试,其客观性和可靠性历来备受关注。NMET的题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选择反应试题(SR),一类为构答反应试题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约瑟夫·康拉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身处世纪之交,他目睹了社会的巨大变化和各种思想的纷纷涌现。作为一个具有高度敏感性的作家,康拉德敏锐地抓住了这些现
近年来,卫星市场出现了重大改变.核心通信网络的加速成长,伴随着90年代中后期的互联网泡沫爆破,导致西方通信基础设施装备市场大幅萎缩.然而,全球对于气象和农业卫星的需求依
世界上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手中都持有Wilka生产的钥匙。不管其生产要求多么严苛,生产出来的钥匙及锁芯必须都是毫无瑕疵的。锁和钥匙产品需要非常高效和高精度的生产技术,而该
以商业地产项目作为设计对象,抛纷繁多样的建筑风格,以理性分析为基础,寻求建筑创作的契机,以实际参与的项目为例,总结了经过SWOT分析,如何在建筑的实用性及美感上解决诸多问
为提供最高质量的焊线与流程安全,有关精度与速度的更多要求必须由机器来处理,其中完美的影像处理是不可获缺的因素.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重复现象是翻译过程中时常遇到的问题,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鲜有人对重复现象的翻译方法进行理论上的系统解释和探究。本文以韩礼德的衔接理论、语用学和修辞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托
反语是人类自然语言的一部分,对反语的研究最早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开始了。反语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仅从语义与句法角度来研究反语是远远不能够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