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伦理向度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qb5422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政策作为公共部门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必定体现着公共部门的某种价值取向。公共政策的伦理向度问题是公共政策科学的基础性问题,也是公共政策最本质的规定性。公共政策的伦理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内容和结果,有什么样的伦理价值取向就会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因此,应当加强公共性、公共利益在公共政策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应当加强对于公共政策伦理向度这一公共政策研究不可或缺向度的探讨与研究,本文即是基于这种认识的一种尝试。首先,导论阐明了公共政策伦理向度研究的缘起及其研究的意义,尤其是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中央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我们探讨公共政策的伦理向度问题提供了现实性条件。在借鉴国内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导论部分尝试界定了文章主要概念,并通过它们的内涵及特征来加以理解和把握。其次,第一章探讨了公共政策伦理向度的比较视域。从历时性视角来看,建国以来,我国的公共政策伦理价值观的几次较大变迁,是社会治理模式历史演进的使然,更是公共政策伦理价值观自身嬗变的必然,这也是公共政策伦理向度凸显的历史性依据。而公共政策伦理向度自身的多维性,则是公共政策伦理向度凸显在价值多元化现实中的必然体现。再次,第二章阐述了公共政策伦理向度的理论视域。公共性是公共政策伦理价值向度的基础,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本质诉求,二者构成了公共政策伦理向度的基点;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资源的分配不仅仅是技术选择行为,更是伦理价值取向的抉择问题。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和以人为本不仅是公共政策“规范性”伦理价值的核心,而且也是公共政策“实践性”运行的必然诉求。再次,第三章剖析了公共政策伦理向度的实践视域。从实践的视域来看,公共政策伦理向度有着三个层面的实现困境:公共政策理念导向层面、公共政策运行过程层面以及公共政策主体层面;基于此,通过构建公共政策利益均衡体制、培育公共政策运作的伦理机制以及养成公共政策主体——人的伦理自觉,来确立和实现以公平公正为准则、以人为本为重心的公共政策伦理取向。最后,结语部分是对全文观点的一个概要和继续推进,公共政策是内含“公共性”、基于“公共利益”的政府治理过程及其准则,公共政策伦理向度的中心环节毫无疑问是人。同时,无论是就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还是公共行政伦理学科的发展而言,给予公共政策伦理研究或学科发展以相应的地位和重视不仅必要而且重要。文章可能的创新点在于从伦理向度的视角来审视公共政策,以历史演进的逻辑进路论述了公共政策伦理向度的变迁;从公共政策伦理向度的基点即公共性与公共利益出发,着重论述了公共政策伦理向度的内核即公平公正与以人为本,并勾勒了公共性、公共利益、公平公正、以人为本等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其他文献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在建筑层面,能耗模拟分析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城市层面,进行能耗模拟的难度较大,由于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进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已在我国建立并逐渐得到了完善。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社会经济发展中各个行业的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反映到作为一种基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西方官僚制改革的失败,博克斯等学者提出了公民治理理论,这种全新的理论方向在西方逐渐形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现代化社会建设步伐
1 国际一流的微生物系统学研究平台rn微生物研究所是中国最早建立原核微生物系统分类学技术平台的科研机构,不仅具有价值1000多万元的全套微生物鉴定相关仪器设备,同时还自主
期刊
城市边缘区自然生境的环境胁迫是城市化造成的突出问题,生境保护早在30多年前就受到发达国家与地区的高度重视.美国的物种保护经历了特定物种实体保护和重要生态斑块保护,最
伴随着互联网地不断普及,网络公共空间已成为新的公共领域。网络话语权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该空间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进一步形成了网民具体的公共政策行为意向。
大型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技术要求高,采用BOT融资方式可解决环卫经费紧缺、新技术经验不足、管理理念落后等环卫老大难问题。然而,由于BOT融资方式在我国应用时间较短,这一新鲜事务在得到地方政府和环卫行政主管部门热捧的同时,也暴露出监管上的问题,特别是政府在BOT项目运行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问题,监管的度上往往很难把握,监管缺位、错位和越位现象时有发生。本文从政府的角度出发,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环
伴随老龄化社会脚步的加速和程度的加剧,“如何养老”逐步成为时下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大同市作为山西省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之一,社会养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当前科技迅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