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阴虚阳亢证大动脉僵硬度研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J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人群证候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探讨高血压阴虚阳亢证与大动脉僵硬度是否存在相关性。  方法:人工检索山东省平原县高血压中医功能社区连续进行的2013、2015年度人群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应用电子系统辨证及人工辨证方法进行辨证。构建人群证候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选取2015年已进行大动脉僵硬度检查的高血压患者2739例,分析所选取患者年龄、性别、血压等基线资料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PWV)等大动脉僵硬度指标的数据集。  结果:1.对两次年度调查均参与的受试者(n=545),进行电子系统辨证和人工辨证,二者复合率为96%。2.高血压者辨证的证候分布由多到少为阴虚阳亢证(975/2739)、肝火亢盛证(852/2739)、肾气亏虚证(310/2739)、痰湿壅盛证(205/2739)及其他3个组合证型、无证可辨或辨证不明者。3.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肾气亏虚证组间年龄、脉压(PP)、舒张压(DBP)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三组间,平均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m/s)分别为13.16±4.02,13.95±3.87,14.08±4.47(P<O.05),平均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cm/s)分别为1583±329,1626±348,1678±470(P<O.05);二者在阴虚阳亢证与肾气亏虚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PWV升高可能与高血压单一证候相关,在高血压虚实夹杂证(或虚证)中表现更为明显。2.高血压大动脉僵硬度的改变可能与高血压证候演变相关,在高血压由实转虚、由肝及肾的过程中呈升高趋势。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