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国视频行业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在PGC视频内容领域,行业基本形成了BAT:优酷土豆(阿里)、腾讯视频、爱奇艺(百度)三足鼎立的局面。从头部网站的经营策略来看,UGC的内容运营已不再是其重点。而Bilibili作为UGC视频领域的一匹黑马,近年的发展有目共睹。2018年3月28日,B站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上市。其独特的“UP主-内容-用户”生态闭环和高度细分的文化圈层让中国年轻的Z世代在此聚集。在二次元以外,B站的UGC内容走向和Youtube较为类似,超过100万的活跃UP主为B站贡献了超过1000万的原创视频,占据了全站视频内容的70%。可以说,原创内容已经成为了B站的中流砥柱。通过对过往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UGC动机和自我呈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虚拟社群、SNS社交网络和知识分享网络等文本和图片类平台上,以视频为研究对象的相关内容较少。所以笔者在动机、自我呈现、社会资本等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方向拟定为对视频作者的创作动机和自我呈现策略的探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视频作者,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由于笔者本身也是UP主,所以能够亲身获得作为视频作者的经验,这有利于了解一些“局外人”难以入场的问题。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来解答统计结论和揭示UP主视频创作背后的心理。研究结果显示,UP主的创作动机由高至低为:娱乐、获得认同感、记录和自我表达、社会资本获取、增强社会交往、获得奖励。在选择性策略上,UP主既会表达理想的自我也会表达真实的自我。自我表露程度处于一般水平。而在内容策略上,使用频率由高至低为能力显示、示弱、逢迎讨好。研究还发现,UP主的创作动机会对部分自我呈现策略的使用产生一定影响。当UP主希望获得认同时,会对视频进行更多的加工和修饰来呈现理想化的自我。而当UP主希望被关注,获取一定的站内资本时,会通过展现自己的能力以及迎合观众的喜好来获取更高的点击量。在结论部分,笔者讨论了平台作者分成、算法与点击、商业化和社群氛围,以期为原创视频领域做出小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