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5年生矮化密植梨枣树为试验树种,选取涌泉根灌的灌水器布置方式与灌水量两种试验因素,研究了山地枣树涌泉根灌适宜灌水器布置方式与灌水量。初步取得如下研究进展:(1)涌泉根灌土壤湿润体特征湿润锋运移距离与滴定时间、湿润锋运移速率与滴定时间之间均符合幂函数关系,且相关系数均高于0.97;各处理湿润体均不存在交汇现象,随灌水量的增加,湿润体运移距离、湿润体体积及湿润半径都有所增加;湿润体水分含量最高的区域是灌水器出水口附近,土壤含水量在28%~30%之间,然后向外围呈直线递减的趋势,在土壤湿润体干湿交汇处土壤含水量降至16%~17%左右。(2)涌泉根灌下土壤水分及土壤水势变化规律在生育期内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在10%~25%之间,处理之间差异较显著,土壤含水量30~80cm>0~30cm,地表0~20cm最低,仅为10%左右;在相同的灌水量下两个灌水器的布置方式土壤水分状况最好,土壤水势较高,有利于枣树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3)涌泉根灌下枣树的生理、生态特征各处理枣树叶水势在0.6~3.0Mpa之间,灌水越多的处理枣树叶水势相对越高;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叶片相对含水率也增加,表明灌水情况直接影响着枣树叶片含水率,进而影响着枣树的生长发育;从枣树开始发芽到6月15日之前,枣吊和叶片一直处于一个快速的生长过程,然后开始进入一个缓慢生长期直至其成熟停止生长,在前期处理之间枣吊长度和叶面积差异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逐渐拉大;枣树果实的最终直径大小在3.65~4.31cm之间,处理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果实直径也逐渐增大。(4)不同处理枣树的耗水量、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各处理枣树的耗水量在403.5~ 458.9mm mm之间,耗水量最多的生育阶段是果实生长期,平均174mm,耗水强度达到4.1mm/d;其次是开花坐果期,该时期各处理枣树平均耗水100mm,耗水强度为2.5 mm/d;表明这两个时期是需水关键期,应注意给枣树灌水;涌泉根灌与传统管灌相比较可节水67~80%,WUEET较高,平均3.9kg/m3,在适宜的涌泉根灌布置方式和灌水量组合下可高达4.3 kg/m3;各处理枣树WUEM在22.5~38.0 kg/m3之间,差异较显著,两个灌水器的布置方式和80L/株的灌水量组合WUEET、WUEM均较高;涌泉根灌不同灌水器布置方式和灌水量组合均可提高果实产量,在适宜的组合下果实产量可高达17000 kg/hm2,较传统灌溉提高26%。(5)不同处理枣树经济效益与传统的管灌相比较,涌泉根灌需要有一定的投入,主要为田间工程费、管理费、维修费用等,但其产出也是非常巨大的,主要体现在经济产量的增加、用工费用的减少、提水费用的降低。与传统的管灌方式相比较,涌泉根灌平均净增效益9 837元/公顷,尤以两、三个灌水器的布置方式和80、100L的组合处理净增效益最多,超过了17 000元/公顷,但不合理的涌泉根灌灌水器布置方式和灌水量组合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反而可能降低其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