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RIZ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 : 40次 | 上传用户:bob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产品的升级换代周期不断缩短,带来的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问题日益凸现。绿色设计方法着重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属性,被公认为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进入21世纪创新成为了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核心,如何将产品绿色设计与创新设计相结合,建立产品绿色创新设计体系框架和开发优秀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软件,帮助企业提高绿色创新设计的能力,开发环境友好性产品,有效地改善环境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现有的产品设计方法基础上,对产品绿色创新设计信息模型、面向产品绿色创新的客户需求分析及映射技术、基于TRIZ理论与实例推理原理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基于进化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基于Eco-efficiency的绿色产品创新设计评价等内容进行了重点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由于产品绿色创新设计过程具有信息组成复杂、设计过程复杂的特点,为了系统地实现产品绿色创新设计,论文研究了产品绿色创新设计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产品绿色创新设计集成信息模型。(2)为了系统地实现绿色客户需求向产品创新设计目标的转化,论文对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产品客户需求组成、绿色客户需求的获取途径和工具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建立了基于改进质量屋的绿色客户需求转换方法,实现了从最初的绿色客户需求到创新设计目标的转换。(3)为开发环境友好型产品,提高绿色产品的创新效率,论文在分析TRIZ理论和实例推理原理的产品设计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基于TRIZ理论和实例推理原理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研究了基于本体的绿色产品设计实例表达机制、基于XML(Extensible MarkupLanguage)的实例存储和实例的检索方法。该方法将TRIZ理论以及基于实例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产品的绿色创新设计。(4)通过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来实现产品创新设计和开发新的产品,是企业率先抢占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TRIZ进化理论、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TRIZ进化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模型,通过该模型能够分析和预测绿色技术未来发展的可能结构状态,为产品设计者提供绿色技术的发展方向,指导设计者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产品绿色创新设计。(5)为了保证绿色创新设计评价的科学性,论文在Eco-efficiency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Eco-efficiency的绿色产品创新设计评价模型,从绿色产品功能质量量化、绿色产品客户满意度量化、绿色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量化和资源消耗量化4个方面实现了绿色产品的生态效率综合评价。(6)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论文从系统实现的角度阐述了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支持平台GIDP-EEP原型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40岁及〉60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因AMI在大理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277例,将其
21世纪人类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缺水已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淡水资源匮乏,解决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有
创业板制造业对于我国制造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们的经营发展状况一直是近年来学者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对我国创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旨在全面客观揭示它们
自动变速器与发动机一样同是汽车的心脏,目前它已成为汽车整车的核心技术,是制约我国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现在国内关于自动变速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系统以及液压
本文以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学德育实效性低下,青少年道德失范情况严峻为研究背景,以国家要求中小学创办特色为政策导向,以德育特色的内涵和本质、基本属性特征和形成规律等为理论
航空母舰/舰载机系统是现代航母编队作战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舰载机的海上活动平台,航空母舰必须具备让舰载机起飞与降落能力,因此必须对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与降落的关
本文叙述了我国医疗垃圾的处理现状,介绍了两个医疗垃圾处理工程的实例。
文章运用1999年到2009年的湖北省职工收入以及实际使用FDI量的面板数据,使用个体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已经普通最小二乘法的模型研究了湖北省实际使用的FDI对职工工资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二战结束之后,发达国家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功不可没,如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各国政
光学传递函数目前已成为评价光学系统成像质量最为客观、有效的方法之一,并且光学传递函数中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是判断镜头等光学元件成像质量的主要依据。国内外也出现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