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拱坝的工作机理及其力学计算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水利水电工程坝体材料设计中,一般主要采用混凝土、砾石等为坝体修筑材料。但是随着钢结构产业的不断发展,将钢结构材料应用到坝体修筑当中已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趋势[1]。基于此,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钢结构研究院在国内首先提出了一种钢结构坝体的概念和设计方法,并对其应用做了相应研究。该坝型提出后,就在水电工程领域获得了30多项专利,并成为当前水工结构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文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钢结构研究院申请的专利——钢构坝为设计依据,参照国内外水工结构、桥梁结构等行业的常用标准[2],根据混凝土拱坝的设计规范和钢结构设计规范,运用极限状态法对某电站拱坝进行了设计。文中介绍了拱坝的两种计算分析方法:拱冠梁法和有限元法,并着重介绍了有限元法基础理论。本文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工程原混凝土拱坝及设计的钢结构拱坝进行计算分析,在不同工况下分析相应的应力和位移变形并作出了对比,在计算中考虑的荷载有:自重、水压力、温度荷载、泥沙压力等。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根据钢结构设计手册和钢结构设计规范,结合混凝土拱坝设计手册、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和水工钢闸门设计规范,对坝体进行合理的结构布置及剖面设计;(2)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坝体进行模拟分析;(3)将设计的钢结构拱坝坝体与混凝土拱坝坝体进行工程比较,分析钢结构拱坝的可行性。  根据ANSYS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工程混凝土坝体的最大主应力为0.825MPa,出现在坝底部位,最大位移变形为4.249mm,出现在拱端部位。钢结构拱坝的最大主应力为47.69MPa,出现在坝顶部位,相对于原混凝土坝型减小,最大位移变形为2.083mm,出现在溢流坝段的中间位置及以下位置,相对于原混凝土坝型减小。综合比较来看,钢结构拱坝无论是在结构形式、材料还是在施工周期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
其他文献
水利工程具有规模大,结构复杂,工种多,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工程建设的任务是多工种,多专业,多目标的联合,并且工程任务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工施工方案的
  文章结合沈阳市铁西区"中国工业博物馆和工业文化特色城区"的建设项目,提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纳入现代城区建设的总体框架中,走历史与当代相结合、遗产保护与城区建设相
该文首先阐明水工建筑物老化病害的含义,分析裂缝、渗漏、剥蚀三种主要老化病害的产生机理,为后面的评估提供指导;然后介绍、总结现有老化评估方法,分析传统经验法、实用鉴定
水力插板透水丁坝是将水力插板技术创造性地运用在透水丁坝上所形成的一种新型透水丁坝。水力插板透水丁坝能够很好地解决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上的丁坝由于粉细砂河床不稳定而产生的水毁等相关问题。本文先通过动床模型试验,采取单因素控制变量法进行试验,分别探索各影响因素对第一、二、三个丁坝坝头冲刷坑深度的影响规律。分别得出第一、二、三个丁坝坝头冲刷坑深度与各单因素的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分别得到各单因素
学位
  本文将编制(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导则》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产生的一些思考和尝试归纳整理,希望在认识中国工业遗产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调查、认定、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方面
  工业遗存原址上的大型国有企业正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到整个保护再利用过程,相比由政府主导、开发商主导或民间力量主导的项目,它们在更准确地把握工业遗产价值实质的基础上,对
  通常现代主义建筑进入中国的时间被定位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从西方引入,这一观点也被大多数建筑理论家和评论家所认同。然而,在一次采访中,发现了一些与之相反的论据。
会议
  工业遗产数据库框架建构研究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社科重大课题"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再利用研究"第二子课题"工业遗产保护的信息采集与管理平台建设研究"为依托,希望通过
1999年FIDIC组织出版发行了《实施合同条件》(新红皮书),2002年5月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经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的授权出版发行了新红皮书的中英文对照本.随着加入WTO后中国建设
该文对土体中渗透变形问题从土力学,渗流力学和系统工程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土体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渗透变形形式的力学机制和变形机制.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土体的渗透变形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