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及一些躯体症状,它是人类心理失调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据联合国卫生组织预测,2020年抑郁将成为全世界导致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因素。因此,一直以来,精神病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家学者对抑郁症倍加关注,从不同的侧面对抑郁症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其中认知机制研究是热点之一。对抑郁症的认知研究表明抑郁个体存在广泛的执行控制受损,包括转换功能受损,抑制功能受损以及信息更新功能受损。但其中对执行控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抑制受损与信息更新能力受损的基础上,而对转换功能受损的研究相对较少。更为重要的是,以往对抑郁的转换功能受损的相关研究都是建立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的基础上,而WCST涉及到不同的心理加工过程,不能将转换与其他心理过程分离开来,进而难以确定转换功能是否受损。所以有必要采取更为严格的认知范式对抑郁个体的转换能力受损特征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Garavan(1998)提出的注意焦点转换的实验范式和Meiran (2000)提出的线索——靶子范式。这两种实验范式都能很好地控制除转换之外的心理过程,从而能得到更为纯净的反映个体转换能力的转换代价。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采用这两种转换实验范式来探讨抑郁个体执行控制的转换成分受损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健康个体和抑郁症状个体为研究对象完成注意焦点转换任务和任务转换任务,采用认知行为技术和ERP技术相结合来揭示抑郁症状个体转换功能受损特征,,对深入揭示抑郁个体的认知加工和脑机制,促进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有三个实验构成,实验一与实验二为注意焦点转换任务,要求被试在工作记忆的两个存储系统内/间进行注意焦点转换。实验三为任务转换任务,要求被试根据线索对随后出现的数字完成奇偶或大小判断任务。综合本研究结果如下:1.抑郁症状个体只有在完成视空画板内注意焦点转换时所需的转换代价显著高于健康组,而在语音环内或语音环——视空画板间进行注意焦点转换时没有组间差异。2.抑郁症状个体在视空画板内进行注意焦点转换时,转换条件与重复条件引发的N2的差异波显著小于健康个体,而语音环内与语音环——视空画板间的注意焦点转换则没有发现组间差异。3.当线索——靶子的时间间隔由500ms增加到1000ms时,健康个体的由线索引发的转换条件与重复条件的正波的差异波显著增加,而抑郁症状个体则无差异。由靶子引发的转换条件与重复条件的N2差异波则组间差异显著,抑郁症状组显著小于健康组。综上所述,抑郁症状个体的注意焦点转换能力存在局部性受损,主要表现在视空画板内的注意焦点转换时。在任务转换过程中抑郁症状个体利用线索进行内源性准备的能力以及根据靶子提供的外源性信息进行转换的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