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山东省的肉牛生产发展很快,是我国的养牛大省。在我国农区的养牛业发展中具有代表性。为了掌握山东省肉牛生产发展的现状,了解肉牛生产中存在的的问题,以便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指导。本研究对山东省肉牛生产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2001~2003年山东省共有4666个大小肉牛场,其中以存栏量在10~99头的肉牛场最多,占94.38%,中型肉牛场(100~499头)245个,大型肉牛场(500头以上)17个。从肉牛场所有制看,93.5%的肉牛场为个体,6.5%为集体。从育肥时间看,饲养天数60~360天,平均171.5天。各肉牛场平均出栏体重为510.17千克,其中,66.7%的肉牛场的肉牛在500~650千克出栏,26.7%的肉牛场400~499千克出栏,只有6.6%的肉牛场300~399千克出栏。从各类肉牛场人员组成看,饲养员的比例最大,占65.81%,技术人员比例较小,其中有高中级职称的仅为2.56%。从肉牛品种看,鲁西、鲁西南地区三元杂交改良以西利本和夏利本为主,在胶东地区饲养条件下,三元杂交改良以皮西本和利西本为主。从肉牛来源看,从当地集市上购买的占48.4%,从外省市购买的占25.8%,从省内其他地市购买的占25.8%。 通过调查结果经济效益分析评价表明,在2001~2003年调查的49个肉牛场样本中,各类肉牛场中85.71%盈利,14.29%亏损。个体肉牛场整体形势好于集体肉牛场,中型肉牛场好于小型肉牛场和大型肉牛场。各类肉牛场变动成本占总生产成本比例平均在97%以上。个体肉牛场的主成本为购牛费;集体肉牛场为饲料费。售牛收入是各类肉牛场的主要收入,占总收入的90%以上。 本研究的结论是,山东省肉牛场的规模程度应以中型为主,经济效益有待提高,优质肉牛生产是今后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