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中外,政治与经济向来相生相伴,政治的强大为经济的繁荣奠定坚实基础,经济的发展也为政治的稳固提供物质保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政治与经济的密切关系愈加受到各界的关注,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它的成长过程中是否也存在着与政治方面的联系呢?学者们近些年的研究发现,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政治关联现象很普遍,并且这种关联对企业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政治关联的存在有利于企业提升自身价值、获得投资机会、容易取得融资等,但另一些研究结论却恰恰相反,认为政治关联对企业来说弊大于利。本文基于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概括总结,并从政治、经济、金融、法制以及民营企业自身等角度阐述了政治关联产生的背景,从个人地位论、企业发展论、制度风险论和社会责任论四种理论观点分析民营企业与政府间这种联系形成的原因。同时,对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深入分析盈余管理这一概念,从资本市场、契约、政治成本三个方面阐述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并归纳整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多种研究方法。为了探究政治关联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本文将企业非独立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中,现在或者曾经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正在或者曾在政府部门或军队任职、现为或曾为工青妇联官员,界定为该企业具有政治关联。选取沪深两市2010—2013年A股民营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将政治关联纵向按层级划分为中央层面的政治关联与地方层面的政治关联,横向按强度划分三种类型,即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政府与军队官员、工青妇联官员。通过建立政治关联层级模型、政治关联类型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政治关联对盈余管理程度产生何种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考虑到税负、公司及政府形象或关联者个人的地位保持,相对于无政治关联的公司具有政治关联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低;相对于拥有地方层面的政治关联公司,由于中央级别的政治关联更具有社会关注度,为了减少不良行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拥有中央层面政治关联的公司对盈余的操纵较少,即中央层面的政治关联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较小;划分关联类型来看,为了保持高强度关联的持续存在,总体上政治关联强度越大的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本文的实证分析为企业政治关联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有益补充,显示出关联方式的差异带来不同的结果,为相关监管部门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带来一定的帮助。最后,笔者针对实证研究过程,总结分析了本文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相关制度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