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Fe-C界面元素扩散行为及显微组织结构表征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针对Cu/Fe-C复合材料界面处Cu、Fe元素的扩散行为进行了相关研究。在不同扩散温度、扩散时间下将Cu与不同C含量的Fe-C进行热压复合制备了Cu/Fe-C复合材料界面。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设备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下制备的Cu/Fe-C复合材料界面的扩散行为。在Cu/Fe-C复合材料界面元素扩散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结果应用到Cu-Fe-C合金的热压烧结制备中。然后通过热压烧结法制备了Cu-Fe-C合金,分析了元素C的加入对热压烧结Cu-Fe-C合金中Cu、Fe元素扩散行为的影响;测试了不同热压烧结工艺下合金的致密度、导电率、硬度,得出Cu、Fe元素的扩散行为与Cu-Fe-C合金致密度、导电率、硬度之间的关系。本文实验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在Cu/Fe-C复合材料界面处形成了一定的扩散层,不同工艺条件下Cu、Fe原子的扩散程度不同。界面钢侧Cu原子的扩散程度大,铜侧Fe原子的扩散程度较小。当扩散时间为0.5 h时,随着扩散温度的升高,Cu/Fe-C(1.2wt%)界面处Cu、Fe元素的互扩散距离先降低后增加。在扩散温度810℃、扩散时间0.5 h时,随着钢中C含量的增加,Cu、Fe元素的扩散距离先降低后增加,当C含量为0.2wt%时,Cu、Fe元素的扩散距离达到最短,约1.03μm。在扩散温度为810℃和856℃时,分别延长扩散时间,Cu/Fe-C(0.2wt%)和Cu/Fe-C(1.2wt%)复合材料界面处Cu、Fe元素的扩散距离逐渐增加。利用电子探针EPMA对烧结时间为0.5 h、烧结温度为856℃条件下制备的Cu-Fe合金和Cu-Fe-C合金试样微区进行线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烧结条件下Cu-Fe-C合金比Cu-Fe合金中Cu、Fe元素的扩散距离明显缩短。利用热压烧结法制备的Cu-Fe-C合金中的Fe-C颗粒比Cu-Fe合金中的Fe颗粒尺寸大。在不同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下制备的Cu-Fe-C合金致密性良好,致密度总体相差不大,均在96%以上。当烧结时间为0.5 h,随烧结温度升高到856℃时,Cu-Fe-C合金的导电率达到最高,约25.68%IACS,而对应的用热压复合法制备的Cu/Fe-C界面在856℃下Cu、Fe元素的扩散距离达到最短;当烧结温度为856℃,随烧结时间延长到2 h时,Cu-Fe-C合金的导电率达到最高,约为27.37%IACS。当烧结时间为0.5 h时,随烧结温度的增加,Cu-Fe-C合金的硬度逐渐下降;当烧结温度为856℃时,随着烧结时间的延长,Cu-Fe-C合金的硬度先降低后增加。图26幅,表22个,参考文献72篇。
其他文献
粉煤灰(FA)是燃煤发电产生的一种固废物,成分复杂,含有大量二氧化硅,可作为高分子的补强材料,高掺量FA在高分子树脂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探究高掺量FA对PP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剖析了高掺量FA的适用范围,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FA/Ca CO3复合材料,探究了不同硅烷偶联剂(Si69、KH590、Si69/KH590复配)及其不同含量(0.5%、1%、2
学位
细胞培养肉是融合先进生物技术、食品技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有可能带动农业领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细胞培养肉技术正处于向商品化迈进的阶段,开展相关产业技术发展态势分析具有价值。本文梳理了细胞培养肉生产核心原料和试剂的产业态势及研究进展,涵盖良种动物、种子细胞、培养基、支架材料;分析了支持细胞培养肉生产的基础装备设施(生物安全柜、生物反应器及其他常用装备)制造技术瓶颈与行业竞争格局;剖析了
期刊
关于p型半导体金刚石能够合成和应用,而对于n型半导体金刚石的制备,S和P掺入金刚石晶格中比较困难。B和N元素是金刚石晶体中最常见的元素,在以往的实验和理论计算中可以得出:B协同S掺杂有利于合成出低电阻率的金刚石大单晶。而氮对硫进入金刚石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高温高压下利用温度梯度法,在Fe Ni触媒体系中,以Ti/Cu作为除氮剂,NiS作为硫源,探究金刚石大单晶中存在的氮元素和B、N协同硫掺
学位
<正>旅游的本质是追求差异性,而地方性是建构和理解差异性的重要视角。然而,旅游业却是一种全球化的行业,集中体现了新自由主义市场逻辑在全球各地的物质化过程与价值观影响(2)。对于旅游者行为的观察能够直观地揭示旅游所处的这种全球-地方动态。例如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往往是跨国组织机构认证的文化遗产旅游地或者由数字媒介推送的打卡地;为保证顺利地移动和安置,游客倾向选择资本雄厚的线上预订机构、跨国航空公
期刊
浙江省的山区面积约占浙江省总面积的70%,复杂的地质地貌和多样的气候条件使得山洪成为近年来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之一。天台县小流域众多,山洪灾害影响严重,防御能力有待提升。通过对小流域山洪的致灾机理进行研究,分析山洪风险识别和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系统性的对策措施,全面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减轻灾害损失。
期刊
为了提高铝工业废料赤泥、铝灰的利用率,减少赤泥和铝灰对环境的危害以及资源的浪费,本课题主要以铝工业废料赤泥和铝灰作为主要原料,制备高温发泡陶瓷,探究高温发泡陶瓷的吸水率、显气孔率、体积密度、抗压强度、超景深形貌之间的联系。对烧结试样进行切割、钻孔和悬挂承重试验,实用性能良好,因此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生活需要进行后期加工应用。具体探究结果如下:(1)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探究以赤泥为主要原料,Si C为发泡
学位
碳化硅(SiC)作为一种具有宽带隙和高频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无毒无污染、原料丰富易得、制备成本低等优点,引起了相关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SiC在自旋电子学、气体传感器、激光材料、基体生长以及稀磁半导体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密度泛函(DFT)理论,研究了在具有掺杂缺陷情况下块体3C-SiC的磁性与光学性质;又接着研究了层状SiC对气体小分子(CH4,CO)的吸附,得到的结果如下:(
学位
本文研究了不同硅烷偶联剂在硫铝酸盐水泥中的应用,通过水化热、热分析、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分析,并测定浆体的凝结时间及不同龄期试件的抗压强度和吸水率的变化,探究了硅烷偶联剂的使用对硫铝酸盐水泥基材料渗透性及其耐久性能的影响,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不同硅烷的使用对硫铝酸盐水泥水化和强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用硅烷DTMS的砂浆试件的吸水系数降低至0.12,对浆体的凝结时间影响不大,早期强度降
学位
为了减少制备托贝莫来石的能耗、缩短生产时间,相比较而言,微波水热合成技术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因此,本文开展了微波水热合成托贝莫来石、铝代托贝莫来石和粉煤灰基托贝莫来石的研究,采用微观测试手段XRD、SEM、TG-DTG、NMR、TEM、氮吸附对微波水热合成所得样品进行表征,并与传统水热合成样品进行对比。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微波水热合成的合适条件:Ca/Si比为0.83,液固比为30m L/g,
学位
气体安全问题与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息息相关,比如瓦斯爆炸、天然气泄露、煤炭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以及化工生产中产生的有毒气体泄露等都威胁着人们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因而研制实时监测特定气体的传感设备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气体检测仪器有半导体式、电化学式、催化燃烧式等,其中半导体气敏传感器具备操作简单、成本低、体积小等多种优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气体传感器。因此对半导体气敏性质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二氧化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