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弱相互作用的DNA对纳米材料的介导合成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材料具有量子尺寸效应、界面效应、等离子体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等特性,在光学成像、催化、传感、癌症靶向治疗、载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DNA具有一系列的优点,比如生物相容性好、低毒性、独特的碱基配对作用,以及在长度、电荷、序列结合等方面有着高度的可编程性,使得调控过程具有较好的重现性、较高的产率及单分散性。本论文利用DNA与金属离子之间存在的弱相互作用力来制备纳米材料,并对合成的新型纳米材料进行相应的应用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DNA介导合成金纳米簇及其在检测谷胱甘肽方面的应用研究首先通过C30(含有30个胞嘧啶的DNA单链)与金之间的弱相互作用力制备出金纳米簇(AuNCs@C30),高分辨透射电镜表征其尺寸在2 nm左右,符合纳米簇的尺寸范围;紫外-可见光谱吸收峰在360 nm;荧光光谱表明其激发峰在360 nm,吸收峰在445 nm。系统研究了环境因素对金纳米簇荧光强度的影响,AuNCs@C30的荧光强度在pH=6时最大,荧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并能够稳定存在8周以上。开展了金纳米簇对谷胱甘肽的特异性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荧光强度随着谷胱甘肽浓度的增大而降低,谷胱甘肽在00.1μM范围内呈线性相关,检测限为0.018μM,猝灭机理为电荷转移导致的动态猝灭。2.DNA介导合成银纳米簇及其在检测Fe3+方面的应用研究以C30为模板合成了一种发蓝绿色荧光的银纳米簇(AgNCs@C30),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动态光散射进行了表征。动态光散射测试表明银纳米簇的尺寸为3.1 nm,符合纳米簇要求的尺寸范围;紫外-可见光谱吸收峰在413 nm;荧光光谱表明激发峰在270 nm,最佳发射峰在480 nm附近。进一步优化检测条件,最佳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在2 min内,即可实现银纳米簇对Fe3+的快速有效检测,检测限为0.087μM。最后探讨了猝灭机理,Fe3+与AgNCs@C30生成基态配合物导致静态猝灭。3.不同长径比的金纳米棒的催化性能研究利用种子生长法合成了不同长径比(AR)的金纳米棒,以对硝基苯酚(4-NP)的还原反应为反应模型,采用动力学和热力学方法,比较研究了不同AR的金纳米棒的催化特性。具有较大AR的金纳米棒体系,具有较高的表观速率常数k;随着AR值的减小,活化能Ea值随之增加,具有较高AR值的金纳米棒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定量评价不同长径比的金纳米棒的催化性能,通过控制金纳米棒的结构,可为优化催化性能提供重要的信息。4.DNA介导金纳米棒的二次生长研究以金纳米棒为前驱体,以含有30个碱基(腺嘌呤(A30)、胞嘧啶(C30)及胸腺嘧啶(T30))的DNA单链为模板剂,制备出了三种不同形貌的金纳米颗粒(A30/Au,C30/Au,T30/Au)。采用紫外-可见光谱、高分辨透射电镜对不同形貌的金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并且探讨了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金纳米棒二次生长形貌的影响。随着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金纳米棒的纵向等离子吸收峰(LSPR)不断蓝移,表明长径比不断减小,颗粒由棒状向球形转化,并基于高分辨透射电镜的晶格分析和晶格衍射,进一步提出了DNA介导金纳米棒二次生长的机理。对经过DNA调控后的金纳米颗粒进行了催化活性的比较,反应活性T30/Au>C30/Au>A30/Au,反应速率与DNA和金纳米颗粒表面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作用力越强,催化活性越弱。
其他文献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同时也是有机或无机碘制造的基本化学原料,碘化学制品在食品、医药品、工业、农业、国防技术等产业中广泛使用。传统的回收碘的催化氧化方法存在
手性硫脲类催化剂具有氢键活化底物的能力,能有效地促进不对称反应的发生。目前已经开发和合成了多种手性硫脲类型的催化剂,例如:以环己二胺为骨架制备的手性硫脲催化剂、金
电磁仿真软件结合全局优化算法是近年来用于天线设计优化算法的一种主流方法,但是由于仿真软件的仿真时间较长,导致该方法效率很低。所以寻找替代仿真软件模型来进行优化成了国内外研究方向,比如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高斯过程(Gaussian Process,GP)等建模方法。本文主要研
石油罐区是石油化工企业中常见的工作区域,石油储罐中储存的石油以及其他物质具有易燃、易爆炸、易挥发、易产生静电、易扩散等特性,因此石油罐区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将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当前对于石油罐区的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管理的研究大多从单因素角度出发,而没有从风险因素耦合的角度进行研究,且石油罐区火灾爆炸事故多为不同风险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耦合致使发生的。本文从风险耦合的角度出
析氧反应(OER)作为电解水的必要步骤,其催化效率依赖于高效电催化剂的设计开发。目前常用的高效催化剂多为贵金属氧化物,但其高成本、稀缺性和较差的稳定性阻碍了大规模商业应用。过渡金属基电催化剂因其天然丰度高、价格低廉、高催化活性和出色的稳定性,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块体材料或粉末状材料依然存在着比表面积小、电导率低、催化活性低等缺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利用氮掺杂策略对过渡金属基电催化剂进行
近几年,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应用愈发多样化。除了公众无线通信网络外,面向行业特色应用的专用无线通信网络也在迅猛发展。专用无线通信网络规划、部署和优化都需要大量的路测,而现有路测耗时长、效率低、成本高,难以适应专网快速部署的需求。虚拟路测技术将路测与无线信道半实物仿真结合起来,在实验室内复现外场无线信道,减少了路测的工作量,提高了测试效率。信道参量录制是虚拟路测的基础,但当前的信道参
研究区位于济阳坳陷埕东凸起北部斜坡,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该区目前已钻有近64口探井及少量水平井,已探明开发了新近系馆陶组含油层系。发现了C112-1块东营组油藏。
煤矿物联网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煤矿开采过程经常遭受瓦斯爆炸、顶板冒落和冲击地压等灾害事故的影响,灾害事故往往会造成煤矿物联网中部分节点的损毁,继而导致原有网络拓扑结构的破坏和数据通信的中断。煤矿物联网灾后重构对于提升灾害事故的应急响应速度和应急救援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煤矿物联网为基础,对煤矿物联网灾后重构中涉及的残存节点发现、网络重构方法及路由优化算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储能器件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技术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填补了静电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空白,成为新型储能装置研究的热点。电极材料的性能决定超级电容器
事后不可罚理论自引入我国以来的研究并不透彻,难以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通过收集并分析2014年至今有关事后不可罚的91个相关判决,发现财产犯罪的事后处置赃物行为的定性问题数量最多、占比最高,问题也最突出,选择财产犯罪的事后行为进行分析有高度代表性。解决了这一问题,就解决了大多数需要运用事后不可罚理论的实践问题,其他类型的案件同样可以举一反三、迎刃而解。因此,财产犯罪的事后处置赃物行为评价就是事后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