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20年代周作人对蔼理斯的接受与转化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guo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蔼理斯在周作人的杂学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由于思想来源众多,以及涉及的中西语境混杂,周作人对蔼理斯思想的接受存在遮蔽与扭曲的现象。本文围绕1920年代周作人从蔼理斯方面获取的思想资源,梳理影响路径,廓清因果关系。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周作人与蔼理斯的关系进行深化,对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的地方进行补充和完善。全文分为上、下篇。上篇:遮蔽与选择——周作人的自我建构。第一章,主要关注周作人对蔼理斯接受存在的分期问题。自留日起至1922年为潜在的接受期,周作人对蔼理斯的接受一方面来自直接阅读,另一方面主要是通过白桦派的中介作用实现的。1922年以后,周作人大量研读、译介或抄录蔼理斯的著作,并利用蔼理斯的学说解决思想冲突和现实困境,对其接受进入了有意的选择期。第二章,揭示了周作人对蔼理斯性学知识的选择,一方面是出于“肉体崇拜的咏叹”,另一方面则本于为女性招魂的责任意识。反礼教的思想底色,使他主要利用蔼理斯的性心理学破除旧道德的撒提。第三章,周作人对蔼理斯思想“中庸”的命名,是融合儒家思想、民初调和论与梁漱溟调和说等多方资源,进行自我抽译的结果。“冲突之哲学”更接近蔼理斯思想的内核,其中对立、均衡与渐进的观念贯穿于周作人思想的诸多方面。下篇:融合与转化——中国的蔼理斯。蔼理斯对周作人而言,不仅是面临失落与孤独情绪的调和剂,而且对其价值立场与审美方式的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周作人对蔼理斯的接受始终与其生存境遇、传统文化资源发生着密切的互动,由此具备了蔼理斯思想所不具备的新质。在对蔼理斯思想的接受中,周作人实现了自身思想的转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周作人借助蔼理斯的科学精神和道德观念,将科学上升为一种信仰与态度。认同科学与道德的共通性,推导出科学道德化的新启蒙路径;其次,蔼理斯对于创作个性和文学情感功能的重视,帮助周作人确定了文学的内在价值,纠正了轻视个人的思想倾向;最后,对于1920年代后期陷入苦闷与悲观的周作人而言,蔼理斯的“耽溺”与“净观”使他主动褪去启蒙者的身份,关注日常生活的建构,形成了新的主体存在方式。
其他文献
组织工程支架的设计必须具有与周围组织相容的吸收和降解速率,为了保持支架的足够的结构完整性,足够的机械性能也是必需的。将有机和无机纳米填料引入到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中
背景和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利妥昔单抗的问世虽然大大改善了其预后,但仍有约30%-40%的患者预后不佳,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DLBCL虽在临床特征、病理资料、分期等相同时,对化疗的反应性也不尽相同,对于这一类异质性强的疾病,提出能预测疾病预后肿瘤负荷或者预测预后的新的分子,是我们临床工作中应该
随着基因技术、高通量测序、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精准医学逐渐深入人心。乳腺癌是一类具有异质性的肿瘤,不同患者的治疗方式以及疗效均不同。以往的治疗经验大多是根据临床病理因素(年龄、绝经状况、淋巴结状况、肿瘤大小、分期、分级、免疫组化、肿瘤类型等)或利用Adjuvant!Online等工具来综合判断,但这些经验或工具均不能对化疗进行疗效预测,不能筛选出可能从化疗中获益较多或较少的人群。因此,对乳腺恶
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切除术的103例患者的
目的:本研究观察并探讨了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后,黏膜形态恢复及上皮化情况,比较并分析了患者主观症状评分及黏膜鼻内镜下评分,评价脱细胞真皮
近20年来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在全球尤其是在亚太地区广泛流行,近年来我国每年感染手足口病约200万人,位列各种传染病年感染人数之首,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手足口病的病原虽然有多种,但是绝大多数重症及死亡病例仍是由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引起的。SCARB2(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简称foF2)和F2层峰值电子密度对应高度(简称hmF2)是电离层F2层相关特征参数中非常关键的参数。foF2和hmF2在电离层研究和通信中有着重要作用。国际参考电离层(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简称IRI)模型是电离层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低地磁活动条件下的经验模型,其最新版本为IRI-2016。由于IRI模型未使用中国地区的电离层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人数仍在不断攀升。因此,构建多功能的纳米体系——将不同诊断技术与治疗手段相结合,用于肿瘤的高效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目的:定量检测PDGF-B、ERK1及ERK2 mRNA在尖锐湿疣复发、初发组皮损组织及正常包皮组织(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探讨PDGF-B、ERK1和ERK2在尖锐湿疣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的意义,为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生化指标、病因以及影像表现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连续性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