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天放教育思想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sk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天放是民国时期较受争议的人物,他在政治、外交、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值得研究的地方。建国后,学术界对他的评价始终建立在他的政治背景上,对于他的积极贡献未有相应的客观评价。程天放先后担任安徽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安徽师范大学校长、国立浙江大学校长、湖北省教育厅长、中央政治学校教务主任、国立四川大学校长等职,这一系列与教育相关的职务都表明程天放与民国教育不可分割的关系。程天放也因此将实践转化为认识,对中国近代教育进行深刻反思,在教育理论、教育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观点。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程天放的教育思想,不仅有利于更加客观的评价程天放本人对民国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也有利于了解民国时期教育事业的转变和发展,深化对民国时期教育的认识。  通过研究得出,程天放教育思想是其家庭背景和时代交汇下的产物。从其情况来看,程天放自小接受了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青年时期远赴美国读书深造。同时,他又受到中国近代思想潮流的影响,在投身政治运动的过程中,积累了自己的阅历。这些都为程天放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9年至1945年,是其教育思想积累、形成、完善和实践时期。程天放在从事教育事业过程中,看到了教育对民族、对国家的决定性作用,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他认识到中国落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育的落后,因此他在工作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努力将想法转化为实践,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做出贡献。  程天放在教育体系上进行详细划分,将教育阶段分为初级教育、中级教育和高等教育。初级教育和中级教育中又包括生产教育、国民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程天放注意吸收西方文化元素,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相融合,丰富了近代教育的方法、途径。在人才培养上,他突出个性与合作,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既给学生发挥自己个性的空间,又不忽视团体合作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另外,更要强调的是他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产生的不可磨灭的影响,包括专业分类、院系设置、入学考试制度和学生管理方案等。  程天放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突显了当时的时代特色,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应该有属于程天放的一席之地。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对天放教育思想加以概述和分析:第一部分是程天放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第二部分是程天放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实践;第三部分是对程天放教育思想的评价。通过对程天放教育思想的研究,我们不仅会对程天放个人更加了解,更能体会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以民国时期(1927-1949)以咸阳为中心的陕西地区同业公会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以咸阳为中心的陕西地区同业公会组织的设立、组织运营、行业管理和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