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藨子属植物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一个类群,但该属植物形态变异幅度大,拥有两性花和单性花的两大复杂类群,属下分类难度较大。因为木质部组成分子的结构特征在分类学和系统发育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木质部研究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电镜技术,以茶藨子属(Ribes)7个亚属29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属植物导管分子的形态特征,以期为该属植物系统演化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显示:(1)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分子类型有孔纹和螺纹两种类型,各亚属导管分子均具尾部;(2)导管分子的长和宽随着枝龄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该属导管分子长度一般在250~440μm,直径在15~30μm;(3)穿孔板为梯状穿孔板,且穿孔板上横隔数量在5.2~11.0之间,少数亚属具有网-梯,梯-单等过渡穿孔板,端壁倾斜角度较小11.44~18.95°,且种属间变化不大;(4)纹孔式样为互列式或兼有互列式和对列式,纹孔为具缘纹孔,纹孔的形状种属间存在较大差异;(5)香茶藨子、老铁山腺毛茶藨子与木里茶藨子导管分子具侧壁穿孔板。总体讲,茶藨子属不同亚属间导管分子形态相似,说明了茶藨子属为单系群。 从导管分子形态特征角度分析茶藨子属内各个亚属的进化关系,推测出以下结论:管萼茶藨子亚属(subg.Symphocalyx)、伞形花亚属(subg.Parilla)、醋栗亚属(subg.Grossularia)和单性花亚属(subg.Berisia)表现为较进化的特征;茶藨子亚属(subg.Ribesia)表现最为原始,臭茶藨子亚属(subg.Coreosma)和密刺亚属(subg.Grossularioides)初步认为处于中间类型。 另外,通过对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分子形态的比较研究,以此分析了导管分子的形态特征与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下的茶藨子属植物导管形态与其生态适应性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表现为湿生环境的物种导管较短,直径较宽;旱生环境的物种导管较长,直径较小;中生环境的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