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透明质酸钠行硬膜外封闭联合中药内服进行治疗的情况,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148例患者,其中男87例,女61例,年龄32岁至76岁,平均44.6岁,病程6周至19年。按随机对照原则进行分组,分为:A组41例(硬膜外封闭组)采用透明质酸钠进行硬膜外封闭治疗B组58例(中药内服组)采用行气活血、补益肝肾中药方内服治疗c组49例(硬膜外封闭联合中药内服组)采用硬膜外封闭与中药内服联合治疗以2周为一个疗程,三个疗程为一个治疗周期,每一疗程对临床症状及疼痛评分进行壹次观察记录,治疗结束后随访一月,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及疼痛评分的变化。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组间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统计软件采用SPSS16.0.结果:依据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及简化的McGill量表所进行的疼痛量化评定分数换算成改善率,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其中根据简化的McGill量表所进行的疼痛量化评定分数换算成有效率的计算方式为:改善率等于治疗前疼痛量化评定分数与治疗后疼痛量化评定分数之差比上治疗前疼痛量化评定分数的百分比改善率=治疗前疼痛量化评定分数-治疗后疼痛量化评定分数/治疗前疼痛化评定分数×100%)优:疼痛消失,无运动障碍,恢复正常工作和活动,改善率达到90%以上;良:偶有疼痛,能工作,改善率为80%至90%;可:有些改善,仍有疼痛,不能工作,改善率为70%至80%;差:有神经受压表现,需进一步手术治疗,改善率小于70%。综合分析各表数据可得知,A、B、c三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变化有统计学差异,从而说明三组患者的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而通过对三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可以发现治疗2周后,A、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C组与B组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透明质酸钠硬膜外封闭对于疼痛的缓解较之中药内服效果更为迅速。治疗4周、6周后,A、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A组、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而说明透明质酸钠硬膜外封闭联合中药内服较之单独运用透明质酸钠行硬膜外封闭或单纯内服活血行气、补益肝肾的中药方剂,对于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效果更明显。通过对表4的分析可知,将C组的有效率及优良率分别与A组和B组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c组治疗的有效率和优良率高于A组、B组。结论:运用透明质酸钠行硬膜外封闭联合行气活血、补益肝肾的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透明质酸钠行硬膜外封闭或单纯内服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的中药。二者综合性治疗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在透明质酸钠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迅速消除神经根炎症的同时,通过中药内服达到从根本上改善病人肝肾亏虚的体质,因而能够在改善症状、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从根本上消除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