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on the Resistance to Dicarboximide and Benzamide Fungicides in Botrytis Cinerea from Tomato an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是包括番茄和草莓在内的超过200种寄主植物的病原菌,其引起的(厌)霉病是世界范围的严重病害。本研究调查了采自番茄和草莓的(厌)葡萄孢对二甲酰亚胺类和苯甲酰胺类杀菌剂的抗性发生情况,同时对抗性菌株进行了抗性分子检测和适合度测定。主要结果如下:  1)草莓和番茄是世界上种植的重要经济作物。中国作为重要的草莓种植国和最大的番茄生产国,深受(厌)霉病的困扰。本研究测定了从湖北省不同地区番茄和草莓保护地采集的(厌)葡萄孢对杀菌剂腐霉利的敏感性。腐霉利敏感和抗性菌株的平均EC50值(抑制50%生长时的有效浓度)分别为0.25μg/ml和3.02μg/ml。抗性菌株(ProR)的频率为16%,最高的频率发生在荆门。腐霉利抗性菌株对其他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存在正交互抗性,但对苯吡咯类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的适合度,比如菌丝生长、渗透压敏感性和致病力,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对BcOs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发现腐霉利抗性菌株在第365位密码子(舍)有点突变(I365S),或者在369位密码子和373位密码子存在一对点突变(Q369P,N373S)。  2)本研究还测定了以上(厌)葡萄孢菌株对苯甲酰胺类杀菌剂苯酰菌胺的敏感性。经菌丝生长分析,苯酰菌胺敏感(ZoxS)和抗性菌株(ZoxR)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27μg/ml和4.98μg/ml。来自八个地点的菌株约有8.5%对苯酰菌胺有抗性。在所检测的样品中,最高的抗性频率发生在荆门。苯酰菌胺抗性菌株对多菌灵存在正交互抗性。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的适合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抗性发生风险较高。对(厌)葡萄孢的TUB2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发现三个之前报道的点突变(E198A,E198K,F200Y)和一个新点突变(T351I)。这个新突变总出现在舍有E198K点突变的菌株中。在高抗菌株中则检测到点突变F200Y。新点突变T351I和所有其他突变的发现表明抗性发生的风险与日俱增。本研究较好地阐明了中国湖北省(厌)葡萄孢对常用杀菌剂的抗性发生特点,结果有利于提高杀菌剂抗性的治理策略。
其他文献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农业害虫。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在我国连年大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解决棉铃虫带来的严重危害,我国于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