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上混合层结构表征

来源 :江苏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bb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上混合层(Upper Mixed Layer,UML)是在海表外界强迫及海洋内部动力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个以强垂直混合耗散为典型特征,温度、盐度、密度几乎垂向均匀的海洋上边界层。海洋混合层不仅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聚集地,更是海洋与大气直接进行动量、热量输送的桥梁,对大尺度的海气相互作用贡献重大。对混合层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研究一直是物理海洋学的热点问题。混合层厚度(Mixed Layer Depth,MLD)也就是海洋上混合层所在的深度,代表着海洋湍流垂向混合所能达到的最大深度,直接反映了上层海洋对各种外界强迫的响应程度。本文使用2015-2018年南海实测CTD(Conductivity Temperature Depth,CTD)、湍流耗散数据进行上混合层厚度计算及其时空变化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引入从海表到混合层深度处的温度标准差的比值作为质量因子(Quality Index,QI),并以QI作为MLD精度的唯一判断标准,使得MLD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有了统一的判断标准。本文采用阈值法与相对变化法来优化集合法,并以QI为判断标准,使得优化后的集合法适用于大部分海区,计算简单、性能稳定,且结果准确度高。借助集合法计算2015-2018航次观测数据得出的南海MLD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南海中部海盆混合层结构特征,探讨其变化机制。南海南部MLD普遍大于北部陆架区MLD,南海南部混合层深度平均约35 m,南海北部MLD平均约14 m。南海中部海盆海域MLD明显大于其他海域,其MLD最大值位于10°东侧,最大值约70 m。珠江入海口附近海域由于水体交换频繁而具有较强的混合作用,其MLD较相邻海域MLD深3~10 m。对观测时间在夏秋转换期间的南海北部陆架区MLD分析得出,夏季海水表层增温快,次表层增温慢,加上夏季对流混合弱,上层海水混合不强,混合层较浅。秋季海表温度不断降低,对流混合加强,混合层不断加深。结合2018南海中部海盆航次的实测水文和气象观测和再分析资料,探讨了秋季转换期MLD与混合发生层厚度(Mixing Layer Depth,XLD)之间的关系。发现9月份南海北部MLD较浅,中部海盆区加深,平均MLD约21 m,最大值(58 m)出现在10°N海域东侧,MLD与XLD大小及变化趋势几乎相同。由Monin-Obukhov稳定性参数知该时期南海上层混合受风场与浮力通量联合控制,日间受增强的短波辐射影响变为浮力通量主导,12°N海域西侧受到海表风场较大的动量通量输入而转为风主导区域。从混合分量的定量计算发现日间主要是海气净热通量引起混合,夜间为风、海流和海气净热通量共同驱动海表混合。推测MLD与XLD差别较小的原因为太阳短波辐射通量增大使海水层结增强,风场动能通量输入减弱使海水湍流运动减弱,导致MLD与XLD减小。该论文有图22幅,表3个,参考文献67篇。
其他文献
背包激光雷达扫描技术(Backpack Li DAR,背包Li DAR)是一种新式的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因其背负式的便捷操作方式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林业资源调查中能够发挥较大作用,尤其是在单木胸径的提取上,相比机载式激光扫描技术能够更完整、快速、便捷地获取林下点云数据。传统提取胸径的方法是通过截取单木胸径处点云进行圆拟合,以拟合圆的直径作为单木胸径参数,但是在城市公园中,景观树木多为移栽而来
学位
地表形变监测是有利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传统测量方式(水准测量和卫星定位系统测量)不具备速度快、全天候、全天时和成本低等独有的优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 SAR)测量技术发展至今,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 SAR)测量技术受到时间、空间失相干和大气效应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新提出的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PSIn SAR)技术不仅克服了DIn SAR技术的难题,而且其监测形变速率精度接近于
学位
湖滨带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具有特殊地位,湖滨带生态系统在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由于人为的开发和利用正使湖滨带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所以亟需对湖滨带的土地覆被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及时发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情况,有效维持湖滨带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保障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对湖滨带土地覆被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传统的变化检测主要通过人工实地调查的方法,这不仅会浪费
学位
森林作为一项可再生资源在人类文明的生存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及时的了解森林资源的存量及相应分布状况,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森林植被类型的正确识别为保护森林资源提供依据和基础。然而植被类型分类有较大的难度,体现在不同植被间光谱信息相似,并且同种植被还会表现出不同的遥感解译标志。传统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应用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时,已不能充分利用其高分辨率、丰富的几何纹理信息的优势,只能学习到影
学位
河道测量能够反映河道的内部状况,为航道清淤提供最新的信息,有利于对河道水库进行管理和改善,为了保证船舶安全航线的安全和通航能力,对河道进行定期测量是非常必要的。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航道建设越来越重要,而航道测绘作为航道建设和维护的先行军,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加强长江航道的维护工作,保障长江航道的畅通,对两岸地区经济乃至全国经济都具有战略性地位。因此,利用水深测量技术实时、准确地获取长江航道水下地形
学位
裂缝是一种常见的道路病害,能否准确而有效地识别出裂缝在道路护理中非常重要。传统的基于机器视觉的裂缝检测方法,一般先由裂缝检测车获得数据,然后使用传统机器视觉等方法对其进行处理。这样的做法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检测车体积较大,在采集数据时效率低下;不同的拍摄角度获取的图像,无法准确的反应出现实中的真实情况,会进一步提高后续裂缝图像处理的难度;传统的裂缝图像处理方法精度较低,误差较大;整个裂缝检测的过程中
学位
湿地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近年来,因遭受到各界众多因素的影响,湿地面积正在逐渐的减少,甚至部分湿地已经消失,这一现象引发了各界对于湿地的关注,大量学者开始对湿地开展不同的调查研究,以促进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发展。其中,得益于遥感手段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中重要的工具之一,遥感技术具有用时短、成效快的特性,能够精确的反映出地表大范围内的土地功能性的变化,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快
学位
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是江苏省为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而推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江苏沿海开发战略自2009年全面实施以来,沿海地区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但高强度的开发活动也对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产生重要影响。研究江苏沿海大开发背景下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深入理解政府宏观政策对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区域土地资源的空间管控和有序开发提供有益参考。论文
学位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逐渐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生活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国内外对城市、区县等大尺度的研究较多,而对于村镇小尺度研究较为缺乏,为厘清村镇尺度自然与人类社会经济复杂系统对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本文以烔炀河流域为例,开展水环境承载力模拟与动态预测,具体内容如下。水环境承载力是反映水环境与社会经济活动关系的重要指标,能
学位
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渔船数、渔民数和水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渔港是渔业安全生产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其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从政策层面和技术层面均需量化其环境状况。黄渤海是我国重要的“蓝色粮仓”,本文选取黄渤海区沿海具有代表性的全部20个中心渔港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0年5月和10月系统、全面地开展了休渔期和捕捞作业期环境调查,探明了各指标分布特征,通过引入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富营养化指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