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Zea mays L.)是重要的饲料、粮食和T业原料作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地方玉米种质资源丰富,它们对地方环境的适应性强、遗传基础丰富、含有众多可被利用的性状(如抗病、耐早、适应性强和品质较好等)。研究国内外玉米OPV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的遗传组成和基因频率的变化,研究种质演化,确定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和群体问的遗传关系,为建立我国玉米种质遗传脆弱性监测机制和体系探索技术途径;划分初级杂种优势群,研究优良地方品种与外引种质的关系,玉米合成复合群体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荧光SSR片段分析技术,建立了对玉米群体混合取样进行基因频率分析的方法;2.STRUCTURE混合模型分析表明,96份供试群体可以分为7个亚群,并给出每个地方品种米源于各亚群的遗传构成;3.我国玉米地方品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遗传变异丰富的地方品种资源,地理来源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不尽一致,玉米种质间有一定的等位基因伸进;4.部分地方品种与国外综合群体材料相比,遗传组成较为独特,基因频率受生态环境与人为选择影响,为发掘特定适应性的基因资源奠定了初期的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