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尺度城市棕色地段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出现的特殊现象,是城市去工业化过程的衍生品。伴随着世界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交通运输设施不断改良、城市郊区化愈演愈烈,原先的一些产业用地逐渐衰退,面临更新重组乃至废弃闲置的挑战。同时它们在城市中留下大量废弃的建构筑物与受到污染的土壤与水体。为了使棕地能够合理、安全地被再次利用,需要重新认识棕地上有可能作为资源带来多方面收益的那些空间要素,并通过空间规划手段将这类被废弃的土地重新“缝补”到城市环境中去。本文基于这样的目标系统地讨论了工业空间的产生与演变过程、大尺度棕地再开发的驱动因素、多元平衡的目标体系、规划设计策略与空间资源的再利用模式与方法,提出多元动态的目标体系概念,空间规划中构建结构系统的6种策略:(1)划定适宜的规划范围;(2)选择主导产业与进行功能混合;(3)提高路网密度、以公共交通提高场地吸引力;(4)提供充足的绿色空间;(5)制定规划导则与分期实施方案;(6)吸纳多方意见平衡各方利益,空间资源再利用的4种模式:(1)基于整体保护的功能调整的再利用模式;(2)基于污染整治的环境处理的再利用模式;(3)基于场所精神的局部地标塑造的再利用模式;(4)基于场地特定条件的综合再利用模式,以及若干对场地肌理、建筑物与构筑物、污染土壤与水体及残留物的具体再利用方法。
大尺度棕地的再开发问题在中国同样值得关注,然而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差异,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又有其特殊性。因此,本文还论述了中国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对棕地再开发的影响。并以北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阶段开发中的问题。最后,本文尝试以北京焦化厂作为北京棕地再开发的例证,论证文章中的观点在现实中的应用,并为以后的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