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电池储能系统中的双向DC/DC变换器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_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微电网储能系统的能量来源,一般会使用多节电芯串联成高压储能电池系统来满足储能系统中的电压和功率要求。但是多个电池模组串联使用,SOC、均衡以及保护等控制策略复杂,计算误差大,失效率高,任意一个电池模组失效将导致整个储能电池系统的失效。双向DC/DC变换器作为微电网储能系统中的核心装置,对成本、功率密度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设计一款成本低、功率密度和效率高,符合储能系统使用要求的双向DC/DC变换器,成为各储能系统企业重点研究方向。本文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分析现有高压储能电池系统的不足,结合双向DC/DC变换器的升降压特性,提出了改进型的储能电池方案,同时通过对双向DC/DC变换器的理论分析、仿真验证以及参数设计,从而研制出适用于储能系统的双向DC/DC变换器,并在实际储能系统中得到应用。本文分析微电网直流储能系统的结构、工作方式以及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的特性,并对储能电池以及双向DC/DC变换器方案进行了设计。建立Buck/Boost变换器以及全桥LLC谐振式变换器的等效电路模型,对其工作原理及各工作模态下的主要波形进行分析,并对LLC谐振式变换器的基本特性进行研究。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Buck/Boost+全桥LLC谐振式双向DC/DC变换器的仿真电路模型,并进行系统的仿真分析。设计Buck/Boost+全桥LLC谐振式双向DC/DC变换器主电路参数,进行损耗分析以及效率计算。根据Buck/Boost变换器+LLC谐振式变换器不同负载下正、反向工作时实现软开关的条件,优化谐振腔的谐振参数,保证软开关的同时使其呈现出直流变压器的特性。对正、反向工作时的各部分损耗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变换器的效率,为效率验证实验提供理论基础。最后,对储能电池系统进行仿真实验验证,设计并制作了实验样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系统不需要多个电池模组串联,均衡控制策略简单且具有较好的均衡效果。对实验样机进行正向运行以及反向运行的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Buck/Boost+全桥LLC谐振式双向DC/DC变换器具有良好的性能及效率。
其他文献
仓石武四郎于1928年3月至1930年8月,以日本文部省资助的在外研究人员身份到北京留学。期间接受钱玄同的建议,在北师大“偷听”钱玄同的“国音沿革”和“说文研究”两门课,学习注
<正>大学校训不仅是大学历史传统、文化立场、教育理念及学术精神等的概括与抽象,是大学精神与理念的灵魂与内核,也是一个国家历史传统、价值取向、文化观念与精神特质的集中
1905年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这是历史的必然。同盟会的成立以及成立以后的革命活动都得到许多日本人士的关切与支持,这是中日友好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文章着重分析新世纪以来阎连科小说的创作主题。作家怀着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展示了中国底层乡村的苦难历史记忆和现实困境,书写了外部世界以政治或文明的名义强行入侵给乡村世
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对于公路铁路隧道、矿山巷道和水利水电工程隧道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然而相较于传统钻爆法等施工方法,TBM法的缺点是对于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比较差。对于长大隧道,一般情况下地质条件都比较复杂,不良地质条件发育概率大,TBM遇到不良地质问题极易出现掘进效率和设备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无法发挥TBM工法高效、快速、安全、优质等优点,致使工期延误、成本加剧等不必要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底网民增长259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61.2%,
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热塑性材料,具有其密度低、易成型、力学性能好、耐化学腐蚀等优势,在国民生活及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PP分子链结构的
目的:从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两个方面探究针刺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疗效及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46例DOR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23例和针刺联合西药组23例。两组均给予补佳
在外语教学中,如何教好一个水平参差不齐的班级一直是困扰外语教师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国内外动机研究的理论,结合笔者在外语水平参差班教学的实践和观察,分析了学习者的各
以龙葵种子为材料,将NaCl、Na2SO4、NaHCO3、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成3种组合,并分别设置0(对照)、15、30、45、60、75mmol/L6个浓度梯度,研究龙葵种子萌发过程中不同盐碱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