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江韬奋奖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X198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韬奋奖是奖励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奖。原分别为范长江新闻奖和韬奋新闻奖,2005年根据中央关于《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的精神,两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本论文以八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共156人)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年龄、性别、民族等三方面阐述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的基本情况。数据说明,这156位获奖者均为中青年;长江系列获奖者的年龄小于韬奋系列获奖者;女性获奖者的比例远远小于男性获奖者;汉族获奖者的比例占总人数的89.7%。进而,笔者以获奖者的教育背景、媒体背景为着眼点,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这两个因素对获奖者获奖及成才的影响。在156位获奖者中,受过大学教育(包括进修)的占总人数的91.7%;科班出身(所学专业为新闻学)的占总人数的40%。从媒体背景看,来自中央级媒体的获奖者远多于来自地市级媒体的获奖者;其中来自报社的获奖者占总人数的54.5%,远多于广播、电视以及通讯社的获奖者。数据分析说明:大学教育为获奖者的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闻专业对获奖者的成才有一定影响;中央级媒体由于其资源优势,为获奖者的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报纸由于其固有的深刻性等优势,成为获奖者创作优秀新闻作品的重要载体。长江韬奋奖是评选人的奖项,评选过程中需要考核参选人的综合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参选者的新闻作品。本论文最后对获奖者代表作品的报道领域进行量化分析。数据说明:有23%的获奖者在“党和国家重大事件”这个报道领域有所建树,创作出了优秀的代表作品。同时,大量的获奖者在典型人物宣传,经济改革、民生动态等报道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产生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这说明:题材重大、主题鲜明、关注民生的作品更受群众欢迎,更受评委青睐。这些作品从侧面反映出了获奖者们的精神品质。
其他文献
在我国近20年的普法教育中,大众媒介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法制类新闻依托报纸为发展载体后,对我国法制新闻的建设和引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纸质媒体的发展
期刊
媒体技术的变革和4G移动通信的普及为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契机,传统媒体由于自身的媒体技术属性正在遭受严峻的生存危机。新媒体正在改变既有的传媒产业结构、媒介生态
钱塘江被称为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发源于浙江的开化县,而开化县尚属于浙江25个欠发达的县。2007年6月,《都市快报》选择了开化县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反哺母亲河”系列报道
2001年《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开始发行,2004年11月15日,第一张跨地区、跨媒体的全国性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日报》创刊;2006年1月,《21世纪经济报道》由每周两刊
本研究以1988年创刊于上海的跨国时尚杂志--《ELLE世界时装之苑》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文本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时尚变迁与中国都市消费文化的关系。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