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离别意象论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象研究是中国古代诗学中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这其中既包括对整体抽象的理论研究,也包括对某种意象的具体研究和对某类意象的主题性研究。以诗歌为切入点的意象研究成果可以说是蔚为大观,而相比之下有关宋词意象的分类研究以及整体研究并不多见。比较常见的情形是,大多数著作或是从研究诗歌意象的前提下将笔触略微触及宋词,仅且作为其论点的论证补充;或是先从理论的意象范畴入手,再从唐宋词中撷取相关佳句为之充实,此乃就意象本身为出发点,从文学理论或美学角度阐述,而非以宋词本身为研究对象,因此缺乏完整而系统的、以宋词为根本出发点论述意象的作品。笔者在此即尝试对宋代伤别词中的离别意象做一个全面系统的、深入的观照,并从离别意象的精神文化内涵角度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因袭和在宋词中的传承,并以此管窥宋代审美情趣与时代精神的定向转移以及新的审美模式的建构。 本文第一章首先对意象作了相关的理论界定,阐明了研究离别意象对宋词的意义,并从时代关系、社会背景等方面剖析了离别意象的生发原因及其背景功能。离别意象在词中的大量生发首先是因为词体结构的跌宕更有利于表现离情,由于词境有异于诗境,作为“狭深文体”和“心绪文学”的词,其表现手法就比诗歌更加精微窈深;因而,以词的形式来抒发“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情别绪,也就更能体贴入微、曲尽其致。其次离别意象在宋词中的大量运用与宋代的时代精神和宋人审美情趣、文化性格有着直接关系。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在宋词意象中更多见伤情离别类意象,几乎所有的宋代词人都与伤别主题有着不解之缘,尤其是婉约词人,更把伤别文学视为骋才竞技和抒情写意的理想畛域。“积弱”的国势使宋人形成了不同于唐人的生活作风和文化性格,他们没有汉唐士人那种飞扬跋扈、豪气干云的精神和气魄,相反对时光的感受是非常敏锐的。岁月的流逝,常常会引起他们无限的感慨,并进而引发他们对自身的存在价值进行认真的思考;同时由于深受忧患文化精神的哺育,“诗穷而后工”的创作心理的积淀,以及不如意的人生和多苦难的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和决定,宋词所抒写的情感又带有普遍的、浓郁的感伤色彩。感伤、悲情,不仅构成了宋词的感情基调,构成宋代文人柔弱的文化心态和审美趣尚,而且也成为宋词有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在宋代绝大部分词作中,诸如聚散匆匆,岁月如梭,青春易逝,好景不再的感慨皆时有流露,这也造就了宋代词人大量细腻、软弱的伤别之作和词中频繁使用的密集的离别意象。因此考察宋词中的离别意象,确也不失为观照宋词艺术风貌的一个独特视角。 第二章为论文主体部分,撷取了宋词别离主题中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七类意象(“柳”、“草”、“酒”、“月”、“亭”、“水”、“泪”),分别从它们的文化渊源,因袭关系,意象功能和审美意义等方面结合文本做了具体深入的分析。 第三章从离别意象本身所构成的悲情美、残缺美、组合美几个方面总结了伤别意象的艺术特点,指出这类意象并不是词人创作的最终目的,实际上词人在词中所传达出的往往只是一种形名以上的东西,这些词不一定就有具体的本事所依托,它只是一种积淀深厚的传统的类型化情绪的表现。宋人多偏爱悲剧,他们在肯定生命的同时,连同从包含在生命中的痛苦与毁灭中生出的悲剧性也作为一种“审美快感”给予认同。以悲为美,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单向度的痛楚,在这痛楚之外,它还使人领略到了一种雅的高韵,美的情致。悲中含雅,故不落流俗;美而兼悲,故深切哀婉;而悲、美、雅的有机结合,能使人得到一种别具风味的独特感受。正是宋代词人对离别意象的灵活运用和变化组合,使别离主题不断得到新的生发,从而形成了伤别词丰富多彩的意境美,并赢得历代读者的格外青睐。
其他文献
金庸武侠小说在武侠小说史上堪称经典,由金庸武侠小说改编而成的金庸武侠电影也成为武侠电影中特殊的一类。金庸武侠电影的创作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持续到九十年代中期,期间出
孙惠芬从1982年发表处女作开始,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创作历程。她一直关注着女性的命运,但其创作并未引起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坛的广泛关注,也没有被涵盖进“女性写作”之内。
本文以西漢末年的《揚雄集》詞彙爲研究對象,屬於漢語史專書詞彙研究。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首先綜述了二十世紀以來兩漢詞彙研究情況,指出了現有研究所存在的問題
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来自方方面面,而减压方式则因人而异。有些“灰色减压方式”是把双刃剑,它们往往是常用的,但却是危险的,长久沉迷其中,不但难以减压,新的压力又会随之而来。    灰色减压方式1:零食    王馨的日子变得糟糕起来是从那个小个子男人做了她的上司开始的。不知为什么,总跟他相处不好。说不上从什么时候,王馨开始一堆一堆地往办公桌抽屉里储备零食,生起气来便恶狠狠地吃上几口。全神贯注地吃零食时,
“将”在近代汉语中的用法尤其活跃。可以用作动词、名词、助词、副词、介词。其中介词用法(处置式)在近代汉语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各种历时变体的集合,“将”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