ω-6脂肪酸激活CCL5/CCR5轴促进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进展的机制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肝内小胆管特异性免疫损伤和血清中升高的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AMAs)是其临床特征,可由胆管炎进展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PBC的发病机制不清,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及奥贝胆酸(Obeticholic acid,OCA)作为PBC一线治疗药物可有效缓解肝内胆汁淤积并延缓肝纤维化,但部分患者应答不佳且缺乏精准的病情监测靶标。因此,研究PBC致病机制、寻找有效诊治方案仍是目前研究的焦点。研究表明PBC患者脂肪酸(Fatty acids,FAs)谱变化明显,肝内门脉区炎症细胞大量集聚,我们推测二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此外,肠道微生物及代谢物可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调控及体内FAs的变化,由肠道微生物-代谢物-肝脏三者构成的致病因素可能介入到PBC的致病中。本研究从临床样本、致病细胞、动物模型入手,检测了 PBC血清FAs、肠道微生物群、肠道代谢物和肝内免疫炎症,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代谢物-肝脏三者在PBC病理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 法]第一部分1.纳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初次确诊的PBC患者49名,同期选取46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Healthy controls,HCs),收集受试者外周血、肝组织蜡块(仅PBC组)及临床信息。研究开展前已获得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受试者完全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采样。2.ELISA检测PBC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IL-6、IL-23和TNF-α水平。3.利用质谱仪检测PBC及HCs组血清游离FAs,比较两组脂肪酸谱的变化,分析差异FAs与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进展和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4.根据差异脂肪酸(ω-6 FAs的高低水平挑选PBC样本并分为high ω-6 FAs组(n=6)和low ω-6 FAs组(n=3),同时匹配5名HCs,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比较3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转录信息,筛选与ω-6 FAs变化密切相关的基因。5.GEO数据库下载GSE79850芯片数据,该数据芯片包括了 24 位人的肝组织 RNA 组学信息(HCs 8 人,Low-risk PBC 7 人,High-risk PBC 9人),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肝脏转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挑选与疾病进展相关的基因。6.结合PBC患者外周转录本与肝脏转录本的情况,筛选出与ω-6 FAs、肝内炎症进展相关的信号通路。7.利用流式细胞术、ELISA、免疫荧光法及qRT-PCR在全部样本中验证筛选出的信号通路表达情况。第二部分1.体外培养人胆管上皮细胞(Biliary epithelial cells,BECs),使用甘氨鹅脱氧胆酸(Glycochenodeoxycholic acid,GCDC)诱导BECs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情况。2.使用不同浓度的亚油酸(Linoleic acid,LA;18:2 n-6)处理BECs凋亡体系,流式细胞术评估BECs凋亡水平。3.使用不同浓度的LA处理BECs凋亡体系,免疫荧光法评估BECs免疫表位暴露的情况。4.使用不同浓度的LA处理BECs凋亡体系,ELISA检测BECs分泌CCL5的水平。5.使用流式细胞术对PBC患者外周血CCR5+细胞分群,筛选差异细胞亚型。6.使用不同浓度的LA处理PBC患者CD4+T细胞,同时选择或不选择对CD4+T细胞进行CCR5 blocking,再予 CD4+T 细胞 CCL5 刺激,ELISA 检测 CD4+T 细胞分泌 IL-17A、IL-2、TNF-α BAFF及IFN-γ的水平。7.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LA处理下CD4+CCR5+T细胞趋化能力。8.使用2-辛炔酸结合牛血清白蛋白(2-Octynoic acid-bovine serum albumin,2-OA-BSA)及聚肌胞苷酸(Polycytidylic acid,PolyI:C)的方案建立PBC小鼠模型,根据处理措施分为空白对照组、PBC组、ω-6 FA组(PBC造模基础上予LA灌胃)及ω-6 FA+Maraviroc组(PBC造模基础上予LA灌胃及CCR5及拮抗剂Maraviroc处理)。9.质谱技术检测小鼠血清及肝脏ω-6 FAs水平。10.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肝内CCL5、CCR5、CD45表达情况。11.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肝内Ly6G、F4/80、CD11b、CD4、CD8和CD19表达情况。12.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内CTL、Th17和Treg比例。13.HE染色评估小鼠肝内门脉区炎症,Masson染色评估肝内胶原沉积情况。14.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17、TNF-α水平。15.检测小鼠血清梗阻酶。第三部分1.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集12名PBC患者及12名正常人粪便;2.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粪便进行微生物多样性检测,注释菌群种属后进行比较分析和功能预测;3.利用质谱技术对粪便进行肠道代谢物检测,与正常人对比分析,预测差异代谢物功能;4.联合分析PBC差异菌群及代谢物,计算二者共现率,分析二者共参与的功能通路信息。[结 果]第一部分1.PBC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较HCs明显变化,ω-6 FAs明显升高(P<0.01),且升高的ω-6 FAs与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GGT)、IL-17A成正相关,晚期组织学患者ω-6/ω-3 FAs 比率升高(P<0.05)。2.Highω-6 PBC组PBMC中特有差异基因1193个,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5,CCL5)显著低表达;High risk PBC组肝脏特有差异基因178个,C-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5(C-C motifchemokine receptor 5,CCR5)显著上调。3.ELISA检测显示PBC患者血清游离CCL5升高(P<0.001),qRT-PCR技术显示PBC患者PBMC的CCL5水平降低(P<0.0001)。4.流式细胞术检测PBC外周血CCR5+细胞比明显增高(P<0.0001),肝脏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进展期PBC患者肝内门脉区CCR5+细胞浸润增强,CCL5高表达于进展患者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第二部分1.800μM/12h的GCDC可以成功诱导BECs凋亡。2.LA可以促进BECs凋亡,随LA浓度的增加,BECs的凋亡比例增高。3.BECs凋亡后暴露免疫表位PDC-E2,LA增加BECs凋亡后PDC-E2的暴露。4.凋亡的BECs分泌CCL5增多,使用LA可促进BECs分泌CCL5。5.high ω-6 FAs PBC患者外周血CD4+CCR5+T细胞明显增高,使用LA处理CD4+T细胞后,CD4+T细胞面对CCL5刺激可分泌较高水平的IL-17A、TNF-α BAFF及IFN-γ,CCR5 blocking可以抑制这一效果。6.使用LA处理CD4+T细胞后,CD4+CCR5+T细胞趋化作用增强,CCR5 blocking可以抑制这一效果。7.LA喂养可以提高小鼠体内ω-6 FAs水平,肝内CCL5/CCR5信号轴增强。8.ω-6 FA小鼠较PBC组小鼠肝内门脉区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TLSs)明显增多、天然免疫细胞(Ly6G+中心粒细胞、F4/80+巨噬细胞、CD11b+天然免疫细胞)及适应性免疫细胞(CD4+T、CD8+T和CD19+B细胞)门脉区浸润增强、CTL和Th17比例上调、Treg比例下降、肝功能及炎症因子上升、胆管损伤加重并有纤维化发生,ω-6 FA+Maraviroc组小鼠上述反应明显降低。第三部分1.PBC患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下降,益生菌降低,条件致病菌增多。2.PBC患者肠道代谢物较常人变化明显,脂质分子下降显著。3.差异肠道菌群及差异肠道代谢物存在功能相似的变化,可协同影响机体病原体感染、ω-6 FAs代谢和胆汁分泌等方面的功能。[结 论]1.PBC患者血清FAs谱异常,ω-6 FAs升高且与PBC病理进展相关。2.CCL5/CCR5轴是PBC炎症调控、病理进展的关键,或可成为抑制PBC炎症的新靶点。3.ω-6 FAs可以在体外促进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免疫表位PDC-E2暴露增多、CCL5分泌增加。4.ω-6 FAs可以在体外激活CCL5/CCR5信号轴促进CD4+CCR5+T细胞发挥趋化效应并分泌炎症因子。5.ω-6 FAs可以在PBC小鼠体内增强肝内CCL5/CCR5信号轴,诱发门脉区TLSs炎性发展、血清炎症因子升高、肝内胆管炎症加重和胶原沉积。6.PBC肠道菌群及肠道代谢物较常人明显改变,菌群多样性降低、组内差异度增大,益生菌降低,条件致病菌增多。7.PBC肠道代谢物较常人变化显著,脂质分子下降为突出特点。8.PBC差异微生物和差异代谢物在功能上有相关性和协同作用,可形成促病原体侵犯、炎症介质上调和胆汁分泌障碍的肠道环境,促进疾病发生发展。9.由肠道微生物-代谢物-肝脏三者构成的肠-肝“对话网”是PBC发生发展中重要的调控线,对三者关系深层的理解将有助于我们回答这种疾病带来的疑惑并减轻疾病负担。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FBP1在膀胱癌中表达的情况及其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研究敲低和过表达FBP1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周期、凋亡、迁移、侵袭和裸鼠体内成瘤的影响;探讨FBP1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节机制。[方法]1.IHC技术检测膀胱癌组织中FBP1的表达水平,以AOD中位数区分FBP1高低表达,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分析FBP1表达水平与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单多因素COX分析确定影响膀胱癌预后的风险因子
学位
[目 的]免疫细胞过度活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理中起关键作用,miRNA作为负反馈调节因子对免疫应答的调控是研究热点,我课题组通过二代高通量测序发现SLE中miR-99a-3p表达下降,然而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是探讨miR-99a-3p潜在靶基因,靶细胞及其影响SLE发生的潜在机制,有望为SLE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 法]一、miR-99a-3p在SLE表达差异及其在细
学位
第一部分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评估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纤维化的实验研究[目 的]探索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评估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纤维化的价值。[方 法]28只Sprague-Dawley(SD)大鼠经尾静脉2次注射阿霉素作为肾纤维化组、7只SD大鼠作为对
学位
[目的]精神分裂症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患者因受病情支配易发生自杀、自残等伤害自己的行为以及攻击他人、破坏物品等严重威胁社会公共安全的肇事肇祸行为,给患者家属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是当前备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医疗和社会问题。目前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及精神检查,缺乏可靠、高效、重复性好的客观生物学指标,诊断易受主观影响,给精神分裂症的司法鉴定增加了难度。遗传-环境因素是精神分裂症发病
学位
[研究背景]慢性疼痛(chronic pain,CP)是持续到组织愈合后,没有预警等生物学价值的疼痛,具有患病率高、治疗难度大等特点。目前,慢性疼痛及其继发疾病导致的经济负担和药物滥用已成为世界性难题。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慢性疼痛中最为常见且难以治疗的类型。慢性疼痛会引起相关“神经回路”的不同脑区发生不同程度的功能改变。研究认为这些功能改变所致的中枢敏化是慢性
学位
[目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是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疟疾(malaria)是经按蚊传播感染人类及其他动物的虫媒传染病,被列为世界三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从历史和地理的角度上看,G6PD缺乏症与疟疾两种疾病的流行时间及分布区域高度一致,显示G6PD缺乏症对疟疾的保护作用。中缅边境地区是G6PD缺乏症和疟疾高度流行
学位
[目 的]肝脏在大部分切除术后(partial hepatectomy,PHx)恢复再生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小肝综合征仍然无法避免。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是肝脏与外界接触的“守门者”,不仅可以促进和调节底物在血液和肝实质之间的双向转移,形成血-肝细胞屏障而且在再生过程中通过旁分泌促肝细胞生长因子和形成新的血管促进肝脏再生
学位
[背 景]慢性脊髓压迫(Chronic spinal cord compression,CSCC)临床常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先天性或继发性脊柱畸形(如结核后胸椎角状后凸畸形),脊
学位
[目 的]本研究检测云南省香格里拉地区藏族SLE患者单个核细胞中差异性表达的miRNAs和mRNAs并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从分子、细胞和动物水平等层次,研究miRNA在SLE患者(无论是汉族还是藏族SLE患者)先天性免疫调节中的重要功能,有望填补云南省藏族人群SLE相关研究的空白,为SLE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指导方向。[方 法]1.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
学位
[目 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发挥免疫调节、促血管生成、促进创面愈合和组织修复的作用,是再生医学的理想候选者。然而其临床应用受限于由内、外源性氧化应激损伤导致的细胞凋亡。哺乳动物Sirtuins(SIRT1-7)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依赖性酶家族,该家族对组蛋白去乙酰化和蛋白质翻译后的修饰至关重要。SIRT3作为Sirtu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