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移植、嫁接——破解“三农”问题及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初探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angk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视阈之一。上世纪初,针对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许多仁人志士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乡村建设实践,旨在复兴日趋衰落的农村社会;在我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党和政府针对农村社会的改造与发展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不足。同时,这也是落后的农业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韩国、日本、以色利等国家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与实践,也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首先对民国乡村运动的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总结,个别典型国家(韩国)农业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结合中国当前农业的现状与问题进行研究,有选择地继承、移植和嫁接国外和国内农业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为进一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对我国农业发展道路进行探索和思考。 在回顾历史经验与现实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破解“三农”问题的方法及新农村建设的路径。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以政府为主导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重视民间团体及个人的功能,借鉴国外相关问题成功经验。“三农”问题的解决将有益于丰富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与发展模式。
其他文献
资源型城市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大多形成了高度依赖资源的单一经济结构.在经过一段时期的辉煌之后,当地的自然资源枯竭,资源型行业总体开始衰退,就业机会随之减少,经济社会陷入
自1992年以来,中国的公证制度得到迅速发展。作为一项国际通行的预防性法律制度,其在预防纠纷、维护交易安全、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实现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间接干预等方面发挥
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华龙舞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传承至今。龙舞不仅在汉族地区盛行,在少数民族中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苗族。本文以田野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及相关文献
本研究根据问卷调查的资料,依微观社会学的学科视角,从中国城市居民的主体角度考察和研究其主观特征及对信任的影响。   第一部分,评述相关研究状况;阐明本研究的研究思路、研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在日本东北大学里的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调查,试图来把握异国空间下的他们在争取身份认同,以及在熟人社会空间中的身分再次认同上所做的努力,在这个空间实践中,了
作为基层政府行政部门之一,基层环保部门需要对整个行政管辖范围内的环境进行保护,实现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在日常工作中,它们在得到很多支持的同时也会受到很多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