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LlACO1基因克隆与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yhua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合(Lilium)是世界上的五大鲜切花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百合与其它鲜切花一样随着花朵的开放而迅速衰老,如何延长百合花朵的保鲜期已成为近二三十年来百合研究的热点。据研究报道,百合花的衰老与乙烯的产生有关,而ACC氧化酶是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克隆百合ACC氧化酶基因(ACO)并进行调控研究和探索,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百合保鲜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麝香百合为材料,克隆了百合ACO基因并对基因进行了表达分析,进而在ACO反义载体构建、百合遗传转化受体系统建立及农杆菌介导外源基因转化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以下结果:1.首次从麝香百合中克隆到了ACC氧化酶基因LlACO1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 No. EU249333)。LlACO1 cDNA全长为1,067 bp,带一短poly(A)尾巴,包含26 bp的5’非翻译区(UTR)和91 bp的3’非翻译区,以及954 bp长的开放读码框(ORF),推导其编码一个含317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36.18 kDa、等电点(pI)为5.26的蛋白质。对LlACO1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蛋白质结构预测,结果显示,LlACO1与郁金香的同源性最高(86%),其蛋白质序列和结构比较保守,不同物种间的差异不大;具有与oxgenase家族的功能域同源的结构域,在进化关系上与郁金香、兰花等比较近。组织特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LlACO1在百合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有差异。2.首次从麝香百合基因组中克隆得到了LlACO1全长序列。该基因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内含子分别位于nt132-312、nt 618-969、nt 1342-1671、大小分别为181bp,79bp,330bp。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LlACO1在百合基因组中呈低拷贝分布。3.建立了百合遗传转化愈伤组织受体系统。以麝香百合幼嫩花部组织为材料,研究筛选出了花丝做为最佳的诱导愈伤组织的外植体,并筛选出了最佳的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确立了卡那霉素和潮霉素对百合愈伤组织的最佳筛选浓度,为百合的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4.构建了LlACO1的反义表达载体。利用酶切和连接技术把LlACO1的反义片段antiLlACO1连接到pCAMBIA1304上,并保留了gus报告基因。将载体质粒转化至农杆菌EHA105菌种中,获得了用于百合转化的含antiLlACO1的工程菌。5.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麝香百合进行了遗传转化,利用GUS染色法研究了外源基因在受体愈伤组织中的瞬时表达,并通过潮霉素筛选及分化诱导获得了一批具有潮霉素抗性的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
其他文献
本文对河滩上种有树木的复式断面河道的水流特性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推导出了滩地种树的复式断面河道滩槽流量分配和滩地水流归槽长度的
  依托淮南矿区朱集煤矿1111(1)首采面无煤柱远程卸压开采为工程背景,首次应用大型岩土工程试验系统,构建了深井高瓦斯煤层群无煤柱开采的试验模型,采用光栅位移计和应变块等
目的观察短暂性缺氧后鼠脑神经源性分化因子(Neurogenic differentiation, NeuroD)表达量的变化及其与神经系统再生的关系,探讨其在神经系统再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通过RT-PC
干旱灾害作为影响区域水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的一种慢性自然灾害,它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持续之久、危害之深,超出了其他任何自然灾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的不断发展,有限元技术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扩大。自适应有限元方法是有限元方法发展的新阶段,具有简化前处理和客观误差控制等优点,使分析更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