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英文媒体“一带一路”报道框架分析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uanjian101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全球舆论态度经历了“观望—质疑—支持—合作”的转变。其中,印度一直在“最关注‘一带一路’的国家”榜上有名,印度对待“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经历了“模糊-推辞-拒绝”的不同阶段。国内从国际传播角度对印度这方面的研究却十分稀少。本文以印度历史悠久、覆盖面广的《印度斯坦时报》《印度时报》和《经济时报》为研究对象,运用框架理论,采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的方法对三大英文媒体的官方网站从2017年12月22日印度外交部发言人重申拒绝加入“一带一路”后的报道进行梳理,考察2017年12月22日至2019年5月15日期间印度主流英文媒体报道“一带一路”的现状。基于量化和质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考察印度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及对中国的认知。虽然选取的媒体数量有限,但从中可以发现印度主流英文媒体并未有效获取中国正面的声音,并且从印度媒体的视角发现中印两国仍存在互信缺失,猜疑和误会重重的问题,却又在2018年4月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其报道态度逐渐转向积极倾向。研究从新闻报道媒体数量变化、时间节点分布、报道新闻主题和关注议题、报道受众倾向和印度受众观点评论等多个不同角度对印度三大主流英文新闻媒体的499篇新闻报道英文样本资料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了怀疑框架、解释框架、拒绝框架、压力框架、友好框架和威胁框架等六大框架,并发现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拒绝和怀疑框架之下,印媒报道呈现主题单一的特质,引导受众话语;第二,压力和威胁框架之下,印度媒体在消极刻画中国形象,试图塑造出印度的“受迫”状态;第三,在解释和友好框架之下,两国互动可以缓解印媒的担忧,增加互信。同时,本文对于新闻受众媒体话语的分析也印证了印度媒体话语框架对于媒体受众的直接影响。从当前全球传播的国际视角来看,印度案例已经告诉中国,中国对外传播过程中的表达仍需增加说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这一倡议的初衷,即人类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载体。这也是中国提出的极具建设性的国际合作及相关实践解决方案。人类改变命运的大自然主题不是某一个人或国家的“野心”,而是整个世界的伟大理想。笔者建议,全球传播语境中,中国还应适当增加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相连的共同意识,增加各国发展紧密相连的意识,避免一国独大的误解。从国别传播视角看,建议中国对印传播可以增加共同利益,寻求合作项目,同时善用两国互动事件,传递信任,并且可以争取将中印人文传播相关议题进行多样化,增加两国人文交流议程。在中国“一国一策”的对外传播策略之下,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增强国内媒体对印度传播视角的了解,勾勒出印度英文媒体笔下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其次,本研究从媒体报道的角度来分析印度解读中国倡议“一带一路”的过程,揭示印度的顾虑和压力,启发我国以对方更能接受的方式传播“一带一路”倡议,达到更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按照新年新起点、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的要求,1996年婺源县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立足县情,实施"资源大开发"战略,主攻工业,强化农业,推动乡镇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既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现结合工作实际,就此谈点个人认识:一、解放思想,
理化综合中考题的特点:一是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简单应用为主;二是多以社会、自然和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为题设情景,从物理学科与化学学科知识的应用方面设置问题;三是
现状蒋巷乡地处赣江下游,东临鄱阳湖.西傍南昌市,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岛乡。全乡17个村委会,人口6.8万,其中农业人口6.4万,耕地面积12.5万亩。是我市一个以盛产粮食而闻名的传统
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29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已经1994年2月21日省人民政府第十六次常务会讨论通过,现予发布施行。省长吴官正一九九四年三月二十九日第一条为奖励
新开办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是每一个建设者和管理者都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只有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文章从幼儿园的办园理念、环境建设、规章制度的建立
“漫游奇境”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故事类型,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民间传说和民间童话中都存在大量的表述。约瑟夫·坎贝尔的《千面英雄》将这种故事模式称之为“英雄出发探寻神
高校学生网络贷款引发的不良事件已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大学生消费心理不成熟、相关单位监管不到位,大学生与套路网贷引发的悲剧事件层出不穷。本文从大学生使用网贷的现状
文章以2015年浙江省高考文言文《太平州学记》为例,探索了高三语文文言文的分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