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及其中国化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_shang_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文化的本质内涵、地位作用、发展动力及价值目标,为后继者研究文化建设问题提供了方向指导和理论基石。列宁正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史观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国家建设的艰难局面,提出了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并在具体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渐形成其特有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包括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目标、重点及基本途径等,列宁的这些思想反映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几代领导人在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道路上,把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逐渐走出了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总结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文化建设进行了艰苦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根据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条件,孕育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创造性的发展了我国文化建设理论,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把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结合起来,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我们当前先进文化的建设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以科学发展观这一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更深层次地健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文化的发展面临着更严峻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使文化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对我国当前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仍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深化,社区治理的主体由单一主体朝着多元主体的方向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之后,在民政部的推动下,全国开展“
文化产业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成为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竞争的主导力量。面对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国际化趋势愈演愈烈,以及我国文化产业
为了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让司法能为普通大众所接近,减轻法院“案多人少”的诉讼压力,小额诉讼程序应运而生。然而,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立法对小额诉讼程序的功能设定存
作为最经典和最持久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均势理论是有其合理内核的。当历史的车轮驶入二十一世纪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达共赢
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ISDS)机制已经成为当代投资协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诚然对于投资的保护和自由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制度性与技术性缺陷
随着改革开放渐渐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出现了重大调整。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单位管理体制被打破,社会生活方式、组织构成、利益分配愈发多样,“单位人”逐步转变成为“社会人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都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随之提上日程,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