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对湖南省高校招生现状和高等教育改革趋势的认识和探讨,本研究将实现GIS技术与高校招生工作的联姻。 本课题采用的研究基础数据是2007-2011年湖南省(湘籍)高考考生人数、湖南城市学院高考志愿填报人数、实际录取人数和就业人数等。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运用GIS理论、方法、技术分析湘籍高校生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关影响因子间的定量关系,建立高校湘籍生源分布特征和趋势图;2)应用GIS学科的空间统计分类分析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技术评价湖南省不同行政区划高校生源的录取潜力。以上研究不仅结合传统研究中对生源分布空间结构与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空间分布结构关系进行定性表达的方法,而且根据对现有数据的整合归纳,力图从定量和可视化的角度来分析生源分布的空间状态和未来分布变化趋势;3)根据地学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运用本文的高校生源录取潜力指标建立了生源录取潜力指数与其他影响因子(指标)间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为研究高校湘籍生源现状提供了新的思路;4)通过建立曲线回归模型,拟合湖南城市学院湘籍生源的录取人数在近几年的变化趋势,将高校招生工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行了学术化的推进。 本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是应用GIS技术对湖南城市学院湘籍生源空间分布特征和趋势作了量化处理和分析,并获得湖南城市学院湘籍生源录取潜力指数趋势分布图,按照潜力指数的高低,将湖南省不同行政区划划分为四个级别(Ⅰ、Ⅱ、Ⅲ、Ⅳ)的生源潜力区域,分析每个级别生源潜力区域的社会、环境等特征,改变以往对整个湖南省生源做统一招生方案和决策的做法,创新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区域的招生方案和决策,努力使这些措施因地制宜且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