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防技术的救灾应急电源便携性设计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silang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灾害对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不可控性与难预测性经常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地质灾害作为自然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给受灾区域带来十分巨大的损失,尤以地震破坏性最强,波及面最广,损毁度最高。我国地处多处地震带,加上地形复杂、气候环境多变,因此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会产生更多的次生灾害,给灾区人民以及救灾人员造成极大的不便。灾后电力供应作为救灾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关系到整个救灾过程的效率,而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救灾物资如何快速安全运抵灾区是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发现救灾过程中,道路损毁情况下救灾电源无法快速搬运至现场的问题,以及搬运过程中所会遇到的各种恶劣环境,在以三防技术作为基础下对现有救灾应急电源进行一个系统的便携性分析与设计,设计出真正意义上符合救灾环境的救灾应急电源,并提出一定的设计见解与思路,为救灾应急产品的设计提供相应的依据与参考。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本文在前期研究上对整体救灾环境进行了一个分析,并详细剖析了现使用的救灾应急电源产品的优缺点。通过调研对比发现,现所广泛使用的能源发电机救灾应急电源十分笨重,在便携性上无法很好的满足人员的快速携带与搬运需要,严重影响人员的行为效率,而相应的具备较好便携性特征的电池电源产品,无论在容量、负载使用以及环境要求上都有一定的限制,携带使用不当会发生一定的危险。无论是能源发电机还是电池电源,作为救灾应急电源在便携性上都有所欠缺,并且由于救灾应急电源的携带环境定义为灾区,属于野外应急用品,而电源产品容易受到环境影响产生安全隐患,因此提出了以三防技术作为电源便携性研究的支撑,从而在便携性设计原则与要求下,通过一系列核心组件、结构、造型、材质、携带方式等设计与选择,如使用高比能量的锂离子电池作为核心、采用无棱角设计提高电源抗摔能力、以及蜂窝状结构设计提高强度降低整体重量等方法,最终让救灾应急电源由内而外符合便携性的特征,做到体积最优化的效果,并且具备一定的三防能力,让救灾应急电源能在恶劣条件下以最快的速度以及最安全的方式由人员携带进入灾区腹地,迅速展开救援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大学课程考试的功能与定位分析,针对当前我国高校课程考试与成绩评定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大学课程考试及成绩评定改革的原则与思路。
应用焊接技术进行生产加工时,焊接工艺是其核心内容。为了保证焊接产品质量,科学合理的制定焊接流程,把握好焊接工艺的先进性、正确性尤为重要。因此就焊接工艺设计内容及程
粉煤灰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是指以粉煤灰、水泥、沙石轻重集料为主要成分,按配合比搅拌,均匀混合,经振动挤压成型、养护而成,粉煤灰用量不低于原材料重量的20%。具有体积密度小,重量
2005年初,"3.8国际妇女节"的前夕,在本刊主编凌平的策划下,首次评选出中国广告业"年度杰出女性广告人物",当时,我们理解为这只是以广告的名义对女性节日的一个献礼,而对于这群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以下用RCP表示)是一种量大面广的水泥深加工建材产品,由于它具有原材料来源广,制作工艺较简单,耗能少、强度高、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维修费用少,节省金属和木材、
摘要:车辆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其包括流体力学基础理论、液压、气压和液力传动技术及其在车辆上的应用,具有理论与技术紧密结合的特色,本文针对车辆流体传动课程的特点,并结合新时期工程教育教学形式论述流体传动课程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车辆流体;课程教学;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202
中央“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甘肃推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甘肃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掀起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热潮。尤其是在创新精准扶贫机制、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