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灾害对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不可控性与难预测性经常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地质灾害作为自然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给受灾区域带来十分巨大的损失,尤以地震破坏性最强,波及面最广,损毁度最高。我国地处多处地震带,加上地形复杂、气候环境多变,因此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会产生更多的次生灾害,给灾区人民以及救灾人员造成极大的不便。灾后电力供应作为救灾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关系到整个救灾过程的效率,而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救灾物资如何快速安全运抵灾区是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发现救灾过程中,道路损毁情况下救灾电源无法快速搬运至现场的问题,以及搬运过程中所会遇到的各种恶劣环境,在以三防技术作为基础下对现有救灾应急电源进行一个系统的便携性分析与设计,设计出真正意义上符合救灾环境的救灾应急电源,并提出一定的设计见解与思路,为救灾应急产品的设计提供相应的依据与参考。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本文在前期研究上对整体救灾环境进行了一个分析,并详细剖析了现使用的救灾应急电源产品的优缺点。通过调研对比发现,现所广泛使用的能源发电机救灾应急电源十分笨重,在便携性上无法很好的满足人员的快速携带与搬运需要,严重影响人员的行为效率,而相应的具备较好便携性特征的电池电源产品,无论在容量、负载使用以及环境要求上都有一定的限制,携带使用不当会发生一定的危险。无论是能源发电机还是电池电源,作为救灾应急电源在便携性上都有所欠缺,并且由于救灾应急电源的携带环境定义为灾区,属于野外应急用品,而电源产品容易受到环境影响产生安全隐患,因此提出了以三防技术作为电源便携性研究的支撑,从而在便携性设计原则与要求下,通过一系列核心组件、结构、造型、材质、携带方式等设计与选择,如使用高比能量的锂离子电池作为核心、采用无棱角设计提高电源抗摔能力、以及蜂窝状结构设计提高强度降低整体重量等方法,最终让救灾应急电源由内而外符合便携性的特征,做到体积最优化的效果,并且具备一定的三防能力,让救灾应急电源能在恶劣条件下以最快的速度以及最安全的方式由人员携带进入灾区腹地,迅速展开救援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