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N2通过MAM-CaMKⅡ通路抑制索拉非尼诱导的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orist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是广泛应用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之一,其中的明星药物—索拉非尼(Sorafenib),具有广泛的丝氨酸、酪氨酸激酶抑制效应,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肾细胞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黑色素瘤的一线治疗。已有报道证实,索拉非尼治疗能引起QT间期延长、高血压、左室射血分数下降以及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损伤,但其是否会引起直接的心肌细胞损伤及其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尝试阐明索拉非尼是否直接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并尝试通过深入的分子机制研究探寻既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又不影响其肿瘤治疗效应的分子靶点。方法:分离并培养乳鼠的原代心肌细胞,通过检测心肌细胞活性,进行流式细胞术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分析心肌细胞死亡形式。通过线粒体示踪剂Mito Tracker与钙摄取染料Rhod-2共染观察索拉非尼诱发的线粒体钙摄取。应用Mito Tracker和内质网示踪剂ER-Tracker共染以及TEM观察并分析线粒体与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的偶联与共定位。我们应用携带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T)启动子心肌特异性高表达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on-2,MFN2)的腺相关病毒(Adeno associated virus,AAV)和CMV启动子全身过表达MFN2的AAV模拟体内过表达MFN2,进行心脏灌流和超声心动图检测,探究过表达MFN2对心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1)索拉非尼通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3,RIP3)以及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通路诱发心肌细胞的程序性坏死,呈现浓度依赖性。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可以逆转索拉非尼诱导的程序性坏死。(2)索拉非尼诱导心肌细胞线粒体钙摄取增加,Ca2+/Ca M依赖性蛋白激酶Ⅱd(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Ⅱ delta,Ca MKⅡδ)表达上调及Ca MKⅡδ活化。(3)索拉非尼诱导线粒体—ER过度偶联,促进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itochondria-associated endoplasmic reticulum(ER)membrane,MAM)组分蛋白—FUNDC1、PACS2表达上调。(4)索拉非尼下调MFN2表达,MFN2下调加重MAM—Ca MKⅡ通路的激活诱导的程序性坏死。(5)索拉非尼诱导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失活,转录因子EB(Transcription factor EB,TFEB)核转位因而诱导自噬活化,MFN2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降解。(6)索拉非尼体内给药诱导小鼠心功能障碍,心肌应变下调,心肌肥厚,心脏中自噬小体增加和程序性坏死通路激活。全身过表达MFN2以及心肌特异性过表达MFN2可逆转索拉非尼诱导的心功能障碍,心肌灌流后检测到MFN2可以抑制MAM—Ca MKⅡδ介导的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结论:索拉非尼激活MAM—Ca MKⅡδ通路诱导心肌细胞程序性坏死,过表达MFN2减轻索拉非尼诱导的心脏毒性的同时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本文为抗肿瘤药物—索拉非尼诱发心肌毒性的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揭示了潜在机制,提示MFN2可能作为索拉非尼诱导心肌毒性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健康的重要威胁,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和控制(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IPC)行为是降低此类风险的重要保证。医护人员IPC行为不理想,亟需系统机制研究分析,本研究发现患者安全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 Initiative to Patient Safety,SEIPS)模型可以为系统提升医护人员IPC行为提供理
学位
目的: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狂犬病高发国家,要实现2030年“零犬传人狂犬病”的目标需多措施并举,如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落实犬类管理与免疫、加强暴露后预防(post exposure prophylaxis,PEP)等。本研究旨在从多个视角开展狂犬病认知与防控行为研究,以期为推进我国狂犬病消除工作提供参考。首先,对狂犬病认知与防控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为实证研究提供指导与依据;其次,从普通居民视角评价
学位
主要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废气产生的影响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探究VOCs的治理新技术,提升治理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化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VOCs属于较难治理的污染物,其治理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相关的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废气的排放程序,避免VOCs在大气中产生影响。
期刊
目的:进入21世纪后,糖尿病成为最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给全球各个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致病机制仍不清楚,治疗效果不甚满意。非编码RNA参与多种生理、病理生物学活动的调节已得到充分证实。本研究拟通过非编码RNA测序和蛋白质谱测序探究DPN的致病机制和治疗靶点。方法:分别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小腿获得皮肤和腓肠神经,通过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及透
学位
<正>在全球久坐行为日趋普遍化的大环境下,儿童青少年“高久坐行为”特征也日趋明显。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指出,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与肥胖风险的增加、心脏代谢水平下降、亲社会行为表现较差以及睡眠时间减少有关[1-2]。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儿童青少年高久坐行为现象似乎更为严重,长时间久坐不动已成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逐年下降和肥胖、超重人数增多的“罪魁祸首”[3]。除上述健康
期刊
目的: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疗效较好,但缺乏对初治非老年患者的临床数据。AML是异质性疾病,变异等位基因频率和突变位点对地西他滨疗效的影响尚未报道,也缺乏应用于预测地西他滨疗效的分子标记。本文从回顾性临床分析、临床试验和基础实验三个方面研究含地西他滨的诱导方案对初治非老年AML的疗效。旨在探讨预测对含地西他滨方案有效的临
学位
目的1.总结居民就医文化构成要素、层次与特征,明晰就医文化内涵,弥补现有医疗文化研究的不足。2.研制居民就医文化测量工具,并验证其信度与效度,为医院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评估居民就医文化合理性提供了测量工具,丰富就医文化领域的研究成果。3.系统评价当前我国居民的就医文化合理性,并探讨其形成机理和内在机制,有助于转变当前不合理就医秩序,形成合理就医格局,也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科学
学位
第一部分:p120调节慢性鼻窦炎鼻黏膜上皮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目的:鼻腔鼻窦上皮细胞构成的物理屏障在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在维持上皮物理屏障的正常功能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E-钙粘蛋白(E-cadherin)是维持机体正常的黏附连接结构和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分子。但是,E-cadherin在CR
学位
目的: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HCC复发转移的概率高,导致了90%以上的癌症相关死亡,是HCC临床治疗的主要挑战。目前的治疗策略仍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那些不能手术切除的HCC患者。因此,如何有效地根治原发肿瘤,抑制复发转移是未来提高HCC疗效的关键。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晚期HCC的一种很有前途的免疫治疗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死后化学变化是各种尸体现象的物质基础,但死后化学最显著特征就是随着死亡时间的多样性变化,因此探索死后化学变化规律在法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死后蛋白质降解是死后化学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死后蛋白质用于法医学鉴定的研究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停滞状态。组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从蛋白质和其降解代谢物整体来研究死后蛋白质降解成为可能。靶向代谢组学可实现对氨基酸绝对定量。蛋白质组学可系统分析蛋白质的含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