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波长光声效应的肿瘤诊断与治疗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won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对肿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然而由于肿瘤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是一个多因子、多步骤的高度复杂性过程,导致多数肿瘤疾病在诊断发现时就已经进入晚期,加大了临床干预的难度,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因此,亟需探索适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的有效方法,尽早攻克癌症这一世界性难题。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临床上主要利用当前的一些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分析病理影像结果做出疾病诊断。然而,这些影像学方法都各自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往往导致在肿瘤疾病的早期筛查和临床检测中不能及时地做出反馈,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在肿瘤治疗方面,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方法有手术切除、药物放疗和化疗,但是这些传统治疗手段对于恶性肿瘤疾病存在毒副作用大、效率低和治疗不彻底的缺陷。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具有临床潜力的新型肿瘤治疗方法,如光热疗法、光动力疗法和免疫疗法等。针对这些新型治疗方法,药物递送效率低、时效性差和治疗过程复杂等仍是亟需攻克的难题。近十年来,光声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逐渐引起了生物医学领域的关注,该技术结合了光学成像和超声成像的特点,具有图像对比度高和成像深度深的优点,能够准确反映出生物组织中光学吸收分布的信息,特别对组织中血液吸收极其敏感。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在大部分肿瘤的早期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大量促血管生长因子,且伴随异常新生血管化现象,主要用于给肿瘤提供足够的养分和能量。因此,光声成像技术在肿瘤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备无损、无标记和适用范围广的特性。此外,在肿瘤的精准治疗方面,我们利用一种基于光声效应的药物精准递送方法,可以将纳米药物以微米量级的精度高效递送至肿瘤部位,同时结合纳米药物良好的光学特性,实现对肿瘤疾病的有效治疗。具体地,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搭建一套光声成像系统,以生物器官组织为独立单位,在宏观层面分析多种器官在同一成像深度下,从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范围内特有的光声光谱特性,同时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观察器官组织在不同成像深度下的光声光谱特性,为特定的光声成像应用提供了可达到最佳成像效果的激发光波长参考,为本文后续开展光声肿瘤成像研究及设计具有优异光学特性的纳米探针提供了前期基础。2.根据光声分子影像技术,搭建多波长声学分辨率光声显微成像系统,与合作者一起设计和利用不同种类的生物分子探针,开展对活体动物中炎症和肿瘤疾病的研究。通过观察病灶部位的内部结构和监测分子探针的聚集分布状态,导引外部干预治疗手段,以达到对疾病更有效的治疗效果。3.搭建桌面式多波长光学分辨率光声显微成像系统,观察肿瘤在生长早期过程中的血管网络变化,利用光声效应实现纳米药物递送,结合脉冲激光治疗方法,实现肿瘤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和预后监测的一体化设计。4.设计小型化光声成像系统,开发可手持式单波长光学分辨率光声显微镜,利用仿体实验和活体动物脑成像实验测试系统的基本性能。此外,通过建立缺血性脑卒中和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和评估机体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过程,为接下来研发手持式多波长光声腹腔镜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5.组装和构建多波长光学分辨率光声腹腔镜,结合基于光声效应的药物精准递送系统,分别通过对不同种类的肿瘤模型和腹腔多器官的实际递送测试,验证该多波长腹腔镜对于深层器官精准递药的能力,为未来临床研究深层器官疾病提供一种潜在的工具。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搭建不同种类的光声成像系统,开展了一系列针对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证明了光声成像技术用于肿瘤疾病诊疗的可行性,为其最终广泛且成熟的用于临床研究中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背景:目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以及炎症性肠病的流行对全球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其特征在于由绝对或相对胰岛素缺乏引起的葡萄糖代谢失调。全球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20-79岁的成年人中总患病率为10.5%,截止到2021年全球有5.37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5年将有7.832亿成人糖尿病患者。它通常伴有各种合并
运动的带电粒子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产生辐射。这一现象在物理学、电子显微镜、光学、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这种自由电子激励的辐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被激励物质的特性。人工电磁超材料具有很多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性,在操纵辐射场特性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研究自由电子和人工电磁超材料相结合来产生相干、可调谐、高功率密度的太赫兹(THz)辐射对THz辐射源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主
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之一,在所有发生于脑和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恶性肿瘤中占74.6%。胶质瘤不仅具有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生存时间短的特点,而且治疗效果有限。目前,治疗胶质瘤最常见的标准策略是手术切除,然而,由于胶质瘤细胞的侵袭性,使得手术治疗的应用十分有限。随着放射治疗或化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放/化疗技术应用到治疗胶质瘤中。对于胶质瘤患者,采用最大程度手术切除联合放疗或/和辅助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是热带大气季节内尺度上最活跃的模态,对全球天气和气候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MJO活动具有明显的海气耦合和年际变化特征,与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存在显著的联系。然而,由于热带SST与MJO活动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复杂性特征,目前两者之间的联系和机理并不十分清楚,这阻碍了对MJO年际变
空间电荷转移高分子荧光材料是一类利用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的空间π-堆积实现电荷转移发光的高分子荧光材料,在化学结构上具有给体与受体之间采用非共轭连接的特征,在发光特性方面具有易于实现热活化延迟荧光效应的特点,是构建高效高分子荧光材料的新途径。论文工作围绕调控聚苯乙烯类空间电荷转移高分子荧光材料的发光颜色和提高聚苯乙烯类空间电荷转移高分子荧光材料的发光效率两个关键问题展开,通过调控给体与受体之间的空间
信息隐藏分支中的隐写术是一种“行为安全”技术,其与注重“内容安全”的加密技术一起构成了保密通信技术的基础。传统的隐写术通过“不可见”的方式修改特定的宿主信号以嵌入秘密信息,其本质是将隐蔽通信行为伪装成正常行为以避免攻击者的怀疑。然而,随着隐写分析技术的发展,隐写术只要对载体进行了修改,就存在被隐写分析方法检测出的可能。为了抵御隐写分析,无载体隐写应运而生,其以秘密信息为驱动直接“获取/生成”含密对
在排放稳定阶段气溶胶重污染的变化过程中,湍流扩散和水平输送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在现有的中尺度气象—化学模式中没有气溶胶湍流扩散项,以往气溶胶重污染过程的变化机制研究中也缺少将长期边界层垂直结构观测与包括气溶胶湍流扩散项的中尺度模式相结合的工作,特别是在地形较复杂、污染过程较容易受到区域输送影响的安徽地区,认识重污染形成、变化的机制更为复杂。本研究瞄准上述有关气溶胶重污染变化机制的重要问题,选择我国中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持续受到关注。本文以江苏省典型地区为研究对象,收集气象、空气污染、死因、流感样病例等资料,现场检测儿童肺功能,采集PM2.5滤膜进行成分分析,对江苏省典型地区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效应的影响进行模型分析,探讨空气污染物对流感样病例、儿童肺功能的急性影响,空气污染对人群死因的影响,归因于PM2.5、PM10、NO2及未来情景的分病种超额死亡数,以及P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一种死体营养型植物病原性真菌。核盘菌可以侵染600多种植物,它所引起的菌核病分布范围广且危害严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核盘菌菌核是一种富含黑色素的休眠体,能够在自然环境中长时存活多年,并成为菌核病主要侵染源。FKH是forkhead家族转录因子,作为真核生物中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转录因子。目前,对FKH蛋白在植物病原真菌中作用报道较少。S
在当前“双碳”政策能源背景下,排放法规对发动机在瞬变工况下的排放要求日益加严,尤其是未来国七排放法规中微粒数量及质量的排放限值越来越成为关注重点,同时以压燃式发动机为代表的车用柴油机的微粒排放又是交通行业微粒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对压燃发动机瞬变工况性能及微粒排放的优化控制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一台2.8L车用压燃式增压柴油机为研究改装对象,利用瞬变工况测试控制系统、自行搭建的进气道和缸内双喷射系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