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科伦坡计划”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u54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后,澳大利亚吸取战争的教训,基于其地理环境、文化传统以及现实发展需要,逐步形成“亲善英美”与“面向亚洲”两大外交政策,一方面依靠美国来保障自己的防务安全并保持与英联邦的血肉联系,另一方面积极向亚洲国家传达善意,通过经济合作来促进本国的发展。但两大政策并非完全融洽,甚至时有冲突,如此如何在其中把握平衡以获得最大利益便成为历届澳政府外交努力的方向。自战后开始,亚洲地区掀起了新一轮的反对殖民、争取独立的风潮,成为冷战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少数陷入热战的地区。澳大利亚政府在谨慎判断其外交状况和国内外的反共形势后,决定推动最初以英联邦为主导的援助计划——“科伦坡计划”。  澳大利亚通过“科伦坡计划”利用资金援助、技术合作、教育培训、文化宣传等多种援助方式对亚洲地区的受援国施加政治、经济影响,在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同时,达到使其增强抵御共产主义能力的目的。澳大利亚以施援国的身份加入“科伦坡计划”,无论是在计划的起草还是推行阶段,皆可称得上是该计划中最为积极的国家。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澳大利亚一方面希望加深与美国及其盟友在亚洲地区的合作,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保持英国领导的英联邦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同时希望借助援助计划改善与亚洲国家的关系,如此可在与三方的合作中增强自身的影响力。  澳大利亚之所以热衷于推行“科伦坡计划”,主要基于其对国家利益的判断。澳大利亚企图通过援助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东南亚新兴国家的发展,再加上与美国及英联邦的防务合作,使其获得了安全保障。在澳大利亚的援助下,受援国实现了战后经济复兴,初步形成了以资源密集型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与澳大利亚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互补,并为其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此外,澳大利亚较为成功地利用援助计划改变了国家形象,提高了国际地位,改善了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且严重动摇并最终废除了臭名昭著的“白澳政策”。
其他文献
期刊
为研究黄泛区大直径超长桩的承载性状、桩身轴力、侧摩阻力及端阻力的发挥性能,对黄泛区桥梁超长钻孔灌注桩进行单桩静载试验。试桩结果表明:黄泛区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的Q-
期刊
期刊
张庄分离式立交桥斜交角度较大,上部结构为钢-混组合梁,重车行经时晃动严重,已出现箱梁上翘、支座脱空的病害情况,故对桥梁进行了静载试验,得到了该桥相应的检测结果,完成了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