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证据”最一般的含义—证据是指能够证明事物真实性的事实、结论和陈述—上使用证据一词,并且将其引申到科学证据,即认为科学证据是指能够证明科学假说真实性的实验结果、观察结论和事实陈述等。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在介绍科学哲学中的证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为继续研究科学证据选定的切入点和可能有所突破的地方。第二章以曾经分别支持过燃素说与氧化学说的证据为例,展现人们对科学证据的效用存在不同的理解:证据效用的永久性观点认为支持过燃素说的证据永远都具有对燃素说的证据效用;证据效用的实时性观点认为支持燃素说的证据在氧化理论提出之前对燃素说具有证据效用,之后则不具有;证据效用的虚拟性观点认为支持燃素说的证据从来都不具有对燃素说的证据效用。造成对证据效用的不同理解与分歧的原因主要有:人们对证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没有达成共识、对影响证据确认的因素没有达成共识、对测量证据效用的标准及其量化解释没有达成共识。本文第三、四、五章将针对这些未达成共识的证据相关问题逐一进行阐释。第三章试图根据几种不同的标准对证据加以分类说明,以期使证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更加明晰。第四章对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证据确认的因素进行了探讨,这三个方面分别是:证据与假说的相关性、证据本身的特征属性以及与主体有关的影响因素。第五章尝试从概率的角度对证据进行分析。该章除了借助概率解释几个与证据效用有关的概念之外,还将在批判由于经典概率所奉行的“中立原理”而导致的“消解无知”的基础上提出“保留无知”的证据概率观,以及一种“保留无知”前提下的证据组合策略。
总的来说,本文力图通过对科学证据的这些相关问题的探讨,澄清以往对此概念存在的混乱与疑惑,并希望本文对证据的探讨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国内同行对科学证据研究的重视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