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轻轨站点景观研究初探——以重庆轻轨2号线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23388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轻轨二号线是重庆轨道交通规划“一环九线”中的一线,是重庆市最先建设、开通、运营的轻轨线路,也是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项目。但是由于轻轨二号线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时间较早,因此在设计和建设中多从轻轨作为交通工具的特点出发,未能全面认识轻轨作为城市景观要素的特征以及轻轨的建设对城市生态和景观的影响。轻轨二号线从开工建设到现在已有近六年的时间,沿线以及部分站点所存在的景观问题也逐渐地暴露出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交通量日渐增加,城市的轻轨及站点建设的数量和规模必然会相应的增大,因此,如何在确保轻轨站点的基本功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营造交通活力中转站——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营造出实用、美观的轻轨站点景观,保护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将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探索和解决的课题。  本文在理论认知和实证认知的基础上,以实际调研、大量实例的类比分析为依据,首先挖掘了重庆山地城市景观特征作用下的轻轨站点景观特征,并深刻理解轻轨站点景观的本质,提出重庆轻轨2号线存在的具体问题,再通过与问题对应的特征解析,最后落脚到轻轨站点景观的整治原则及整治对策,并通过具体案例的解读和整治案例的探讨加以论证。依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解读”这一逻辑演绎过程构架全文。  其中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在确保轻轨交通运营安全顺畅的前提下,梳理轻轨车站与城市视觉景观的关系;以环境观重新认识站点的建筑形象;完善轻轨站点的内部功能,以实现综合利益最大化;对有关轻轨站点可达性和可识别性进行研究;总结出轻轨2号线的问题,并为其整治提出可供依循的理念原则、依据以及可供借鉴的整治策略,为后续轻轨站点景观设计提供原则性指导意见。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提高了要求,文化活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中心是基于剧场、博物馆、音乐厅及电影院等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第三产业崛起,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代表,其规模也已惊人的速度增长,同时带动了大量自然风景区的开发。山岳型风景区作为自然风
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我国大城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随之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市区人口和产业不断聚集,形成了城市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发
成立于1935年的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简称文整会)是中国最早的专业古建筑修缮保护机构,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机构几经变迁,1990年与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合并成为中国文物研究所。在
学位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2006年国务院批准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区地位一跃成为
随着近几年中国建筑界逐步走向世界,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绩,人们开始对中国能否出现世界级的明星建筑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然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牢牢抓住中国的根,中国建
“节能省地型住宅”概念,其内涵,就是要把住宅建设发展,建立在资源“节省”的基础上。在保证住宅功能适宜和舒适度的基础上,减少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等资源的消耗,实现住宅建造、
长期以来,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我国的乡村住宅建设一度被忽视,城乡发展的差距逐年增大。乡村住宅的再生设计成为近年来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农民生活水平
农村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基本社会单元。然而,作为不对称的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和“让一部分人(在城市中)先富起来”的资本累积结果,农村在整个社会重心中被弱化,农民作为一个数目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