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每年有众多的各类灾难发生,灾难对人们造成的损失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一种是心理上的。现代救灾的理念是两方面损失的救治并重,而心理创伤因难以平复和对于受创主体行为的直接作用更受到关注。由此,一种全新的救灾方式—灾后心理干预应运而生。这是针对灾难过后人们心理上损失采取的补救措施。具体指属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或者人为灾害出现后,经历了灾难的人可能会出现肉体伤害之外的一种精神性伤害,这种精神性伤害会导致被伤害的人员出现反应迟钝、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保持思维的敏捷度等现象,严重者可能出现自杀倾向或者对他人进行暴力犯罪的严重后果。灾后心理干预援助主要是为了使心理受到灾难伤害的人们能够重新获得安全感,使灾难带来的悲观、恐惧等负面情绪因素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并从心理状态映射到生活中,可以在心里得到援助的同时恢复到以往的生活状态。目前,我国对灾后心理干预援助的研究多是从实际工作出发,探讨如何做好灾后善后工作,而实证研究和具有群体针对性的疗法研究较少,许多理论流派和医学、心理权威疗法还未进行有效的整合,灾后心理干预援助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本文首先介绍了灾后心理干预援助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对我国目前灾后心理干预援助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灾后心理干预援助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然后,论文介绍了我国现在灾后心理干预援助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在灾难事件中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和运作方式;在论文最后,结合我国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