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西方国家的城镇化起步比较早,水平比较高,发展也较为成熟,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现在都超过了80%。根据目前的统计,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4.77%,这一发展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30年代左右的水平。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尤其是近年来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的现象,正是这一发展过程的显著特点之一。但是现阶段我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这充分说明城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它还包括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会逐步由农业经济逐步向城市经济转变,产业结构也将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良性支撑和互动,同时第二、三产业会不断向城镇聚集,城镇数量、规模和质量不断增强。除此之外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素质、价值观念等也会有较大的改变。城镇化作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能够有力地推进经济增长,保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保障。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四驾马车”,肩负着保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缩小城乡差距、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等社会发展责任。本文运用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分析比较的方法,对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城乡融合一体化理论、城乡二元化结构理论和农村“三化”建设理论及近几年作者在基层的工作经验,提出解决对策。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说明选题理由及意义、国内外城镇化建设研究的现状及趋势、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介绍城镇化进程中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第三部主要分析城镇化进程中的矛盾及困境。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外城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及教训。第五部分提出破解城镇化困境及矛盾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