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级高频隔离矩阵式车载双向充电机研究与设计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52465681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动汽车在V2G技术中作为分布式能量储能系统单元与电网进行互动时,可作为电网和新能源发电的缓冲,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车载双向充电机是实现V2G的关键设备,其基本要求为:能量双向流动、高频隔离及高效率和系统稳定性。现有双向充电机大多采用工频变压器隔离,存在充电机体积大和音频噪声大的问题;采用高频变压器隔离的两级变换双向充电机虽然减小了双向充电机的体积,其功率拓扑和控制系统过于复杂。针对上述问题,将能量单级变换的矩阵变换器应用到双向充电机,结合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充放电特性研究和设计了功率等级为3kW的单级高频隔离车载双向充电机,其控制方法和工程应用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论文根据矩阵变换器拓扑结构特点,运用“解结耦”控制策略将矩阵变换器分时等效成“正极性”电压型PWM整流器和“负极性”电压型PWM整流器,分析了双极性调制策略的实现方法和单级高频隔离拓扑的工作原理及能量流动过程,通过数学方法分析了单级高频隔离部分电路的波形。  分析了动力电池的恒流充电策略、恒压充电策略及三段式充电策略,选择可以延长动力电池寿命和提高充电效率的三段式充电策略作为双向充电机的主要充电方法。充电机通过电池管理系统的CAN通信获得电池组端电压和温度参数,设置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避免因“过充电”或者“过放电”损坏电池。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器控制充放电电流峰值、准比例谐振控制器控制电网电流以实现双向充电机的单位功率因数整流运行或者逆变运行,并给出了控制器的参数设计方法。  介绍了实验样机的功率电路器件参数设计方法,在电力电子专用仿真软件Saber中搭建系统仿真模型,对16节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二阶RC模型串联的电池组进行了充电和放电仿真实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方案可行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通过仿真对主电路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搭建了基于TMS320F2808的单级高频隔离双向充电机实验样机,详细介绍了硬件电路部分和软件部分的设计方法,并对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组进行充电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方案具有可行性。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煤矿、建材、食品等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电子皮带秤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在现代化流水线作业环境中电子皮带秤可以起到减员增效、节支创收的作用,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因此电子皮带秤性能的优劣对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市场的电子皮带秤产品普遍精度较低,且仪表功能单一,现代的称重仪表不仅仅是物料重量显示的装置,同时也
对青海发状念珠藻资源分布与生态特性的研究表明,发状念珠藻通常广泛分布在干旱的荒漠、山地。发状念珠藻生长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其温度性质具有明显的高原特点,平均气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供电方式,以其非接触、便捷、安全、灵活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开始采用感应耦合式的无线充电
本文研究了640nm发光二极管阵列光照对志愿者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300J/m2的照射剂量对部分普通人员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作用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不同病理
自《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颁布以来,湿式电除尘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并首次在大型火电机组——长安益阳发电有限公司(原国电益阳发电有限公司)#1炉300MW燃煤发电机组除尘改造工程成功应用,其引进技术及自主研发技术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在火电行业进行推广应用。针对超低排放,湿法脱硫产生的二次携带现象,以及绝缘瓷瓶易损性,导致电场绝缘下降的问题,本文对提高电场投运率的问题展开
从2009年至今,微博的迅猛兴起昭示了一个新的媒介传播环境的到来,而图片作为微博传播的一个重要元素,迅速地成为新闻图片生态环境中的一份子。微博照片传播有优有劣,为新闻摄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生活污染也在不断加剧,近期国内各地多发生雾霾天气。在这种环境下,绝缘子易发生污闪事故,这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为了减少污闪事故,电网
This note gives constructive proofs of the Brouwer type coincidence theorems via the homotopy method.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我国正形成超大规模互联电力系统。如何保证这样大规模的电力系统能够经济、安全且稳定地运行成为难题。因此有必要分析电力系统在遭受大扰动情况下的
哺乳动物的精子发生是指睾丸内曲细精管基底膜处的一小群精原细胞通过增殖分化、减数分裂及进一步细胞形态变化而形成精子的过程。该过程涉及到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中的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