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片段化对植物-传粉者群落及其网络结构的影响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__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生境片段化是物种受胁和生态互作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互惠的植物-传粉网络对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对互惠双方的繁殖和存续都至关重要,而片段化程度的增加将破坏互惠双方资源的可用性,造成局域物种和互作的丧失。本研究以千岛湖片段化陆桥岛屿系统为平台,开展以下3个方面问题的研究:(1)生境片段化将导致物种丰富度和物种组成发生变化,形成复杂的时空格局。随着片段化斑块面积的减小,植物和传粉者的丰富度是否也随之减小?片段化对植物和传粉者物种组成的影响是否显著不同?以及片段化是否会加剧植物、传粉者和互作的周转?这些问题的研究是深入分析和揭示生境片段化对植物-传粉网络影响的基础。(2)关于生境片段化对植物-传粉网络影响的研究已有很多,这些研究都是在较为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如草地、农田或乔木层盖度较低的森林,主要关注的是生境面积减小、隔离度增加和土地利用变化等对植物-传粉网络产生的负面影响,表现为网络中包含的物种数减少、嵌套性和鲁棒性降低等。但对生境边缘产生的影响关注较少,仅有的一些研究发现,在较为开放的环境中,生境边缘产生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或中性的。在盖度较高的片段化森林系统中,开放的生境边缘使得光照强度增加,相比于较暗的森林内部,生境边缘将增加物种的丰富度和多度。因此生境边缘可能会对植物和传粉者产生积极而非消极的影响,使得生境边缘能够减轻生境丧失对植物-传粉者群落和网络结构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生境片段化对植物-传粉者群落和网络结构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进而评估生境边缘是否会产生积极的影响。(3)在片段化生境中,物种及其互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相比于连续生境具有较强的波动性,植物-传粉网络通常表现为嵌套性降低。已有的研究发现,传粉网络中能在时空中稳定存在的物种(本研究称为“稳定种”,包括稳定的植物和稳定的传粉者,通常是泛化种)或稳定存在的互作(本研究称为“稳定互作”)倾向于占据网络的核心位置,即网络中连接最密集的区域。在片段化生境中,植物-传粉网络的嵌套性降低,这可能与稳定种和稳定互作在网络中的位置变化有关,即稳定种和稳定互作可能会偏离网络核心。然而,稳定种和稳定互作在片段化生境中是否会偏离网络核心仍然是未知的。本研究通过评估物种和互作的稳定性与其在网络中位置之间的相关性,来检验生境片段化是否使稳定种和稳定互作偏离网络核心。研究地点 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东经118°34′-119°15′,北纬29°22′-29°50′)。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2017年至2019年对千岛湖41个岛屿和16个大陆位点进行植物-传粉网络调查。在岛屿边缘和内部分别设置100 ×4m的固定样带,一条沿着边缘,另一条从边缘延伸到森林内部。2017年4月20日-7月20日,共进行6次调查;2018年3月23日-7月14日,共进行7次调查;2019年3月13日-7月20日,共进行7次调查;即3年内对每条样带共进行20次调查。这些调查时段是植物开花最繁盛和传粉昆虫最为活跃的时期,以确保调查涵盖千岛湖地区绝大部分开花植物和传粉者。调查记录植物物种、花资源(开花面积)、传粉者物种、传粉者多度以及植物和传粉者的互作。昆虫只有在接触花药或柱头时才被认定为是传粉者。研究结果 在3年的采样中,观察开花植物和传粉者共计960个小时,共记录到19486次植物与传粉者的互作,68种开花植物和313种传粉者,以及它们之间3226种互作。植物隶属34科58属。传粉者隶属5个目,分别是膜翅目(116种,9484个体)、双翅目(74种,4024个体)、鳞翅目(49种,2380个体)、鞘翅目(59种,2771个体)、半翅目(15种,827个体),其中膜翅目和双翅目的个体数量最多。(1)通过比较植物、传粉者和互作在3年之间和任意2年之间的差异,可以发现互作在年际间的波动最大,植物和传粉者次之。植物和传粉者的物种丰富度更多的是受到片段化岛屿面积的影响,而隔离度的影响不显著。各岛屿之间植物和传粉者的物种组成波动较大,且生境片段化对植物和传粉者的物种组成影响相似。片段化程度的增加(岛屿面积减小)会加剧植物、传粉者和互作在年际间的周转,片段化显著降低了互作重连的可能性。(2)结构方程揭示了岛屿特征、群落结构和网络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结果表明,岛屿面积和生境边缘是植物-传粉者群落的决定性预测因子,尤其是对花资源和植物丰富度。随着岛屿面积的减小,岛屿边缘和内部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都在下降,但岛屿边缘的花资源、传粉者的丰富度和多度比岛屿内部高10倍左右。与岛屿内部的植物-传粉网络相比,边缘的网络具有更高的嵌套性和更低的模块性。与此同时,森林内部网络对物种灭绝的鲁棒性处在较低的水平,且随着岛屿面积不断减小,下降趋势明显,而边缘网络对物种灭绝具有较高的鲁棒性,下降趋势小于内部网络。(3)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岛屿面积和隔离度对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稳定存在的植物、传粉者和互作的位置-稳定性相关性(即接近网络核心的程度与其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的影响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生境片段化改变了稳定种和稳定互作在网络中的位置,使其不同程度地偏离网络核心。零模型的结果表明,在片段化生境中,时间/空间上稳定的物种和互作显著偏离网络核心,而在一些小岛屿中,物种及其互作在网络中占据位置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生境片段化改变了稳定种和稳定互作在网络中的位置,使其不同程度地偏离网络核心。主要结论 生境片段化对植物-传粉者群落和网络结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片段化陆桥岛屿次生林生态系统中,(1)植物和传粉者的丰富度更多地受到岛屿面积的影响,因此岛屿面积是影响植物和传粉者群落和网络结构的决定性因素。片段化加剧了植物、传粉者及其互作的周转。(2)生境边缘能够增强网络的鲁棒性,而不是加剧岛屿面积减小对网络结构的负面影响,从而降低植物-传粉者系统崩溃的风险。(3)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稳定存在的物种或稳定存在的互作会偏离网络的核心,这是片段化生境中植物-传粉网络嵌套性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人机交互技术是当下及未来机器人技术的热门发展方向,涉及生活、生产、医疗等多个领域。在人机交互中,拟人臂作为交互型机器人执行复杂任务的关键部件,与人类的交互最为密切,为了保证交互过程的高效和安全,提高其智能水平和仿人运动能力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围绕如何使拟人臂产生智能化、仿人化交互运动的问题,以人臂动作基元、人臂运动预测为技术手段,对人机交互中拟人臂仿人运动规划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学位
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又称Pyricularia oryzae)引发的稻瘟病(Rice blast)持续威胁着全球水稻和小麦等粮食作物的安全生产。作为一种丝状真菌,稻瘟病菌侵害水稻等多种禾本科农作物,已经成为研究病原真菌与宿主植物互作的模式生物之一。在稻瘟病菌的致病过程中,其形成的附着胞是侵染植物细胞的功能结构。附着胞的形成受到植物表面信号、信号转导途径、基因转录和细胞
学位
叶片衰老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过程,同样也是一个由遗传、发育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高度复杂的动态过程,受到精确的调控。在叶片衰老过程中,植物将老叶中有价值的营养资源重新利用,这些养分主要调配生殖系统,以保证植物稳定地繁育后代。植物激素脱落酸(ABA)是叶片衰老的重要正调控信号。尽管ABA生物合成和ABA信号转导在调控叶片衰老中的作用机制已为人所知,但ABA转运在叶片衰老过程中的贡献度及其调控机制还
学位
性二态性(即同一物种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别)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在动植物中均有雌雄同体与雌雄异体性别系统发生相互转换的相关研究。雌雄同体可通过基因突变完成到雌雄异体的演化,发生基因突变的染色体周围区域在选择作用下更易形成雌雄分化的性别相关区域。调节性别发育的机制是多样的,并且在演化进程中存在快速更替的现象。扁形动物门和线虫动物门所包含物种(本研究中统称为蠕虫)的性别系统、生活史以繁殖方式丰富多样,可
学位
DNA作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其精确复制是遗传信息在世代间准确传递的前提。DNA在复制过程中经常遭受各种内源性或者外源性的复制压力而导致复制叉停滞,及时准确地重启停滞的复制叉对保护复制叉的完整、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以及保证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至关重要。复制叉翻转是高等真核生物进化出的一套精密调控的应对复制压力的保护机制。新生DNA链同母链解离、反向迁移而形成的类似“Holliday junctio
学位
在自然环境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无处不在,可以通过细胞内和细胞外途径生成。ROS通过与多种生物大分子(包括DNA、蛋白质和脂质)发生反应,在多个层面影响细胞生理。过量ROS造成的氧化压力是所有需氧生物必须面对的主要生存挑战。细菌进化出了复杂多变的应对策略,包括:诱导表达ROS清除酶,如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依赖于NADH的过氧
学位
经典的NF-κB信号通路在各种免疫反应和炎症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在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所介导的先天免疫应答中的关键功能已为人所熟知。当细胞受到LPS、TNFα和IL-1β等刺激后,经典NF-κB通路中的关键性激酶IKKβ通过选择性识别并激活下游底物,包括p105、p65和IκBα,以促进p65和p50的核易位并诱导NF-κB通路靶向基因的转录,从而调控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并导致组织炎症的发生。
学位
汪世强教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擅用经方。笔者有幸成为汪老师的学术继承成人,在随诊的过程中,受益颇多。
期刊
运动性对于细菌的生存和致病至关重要。鞭毛马达能以每秒300-2400转的速度带动鞭毛丝旋转进而推动细菌前进。鞭毛马达结构复杂,组成蛋白超过25种,能量转化效率接近100%,被誉为是自然界最高效、最精密的分子引擎之一。几十年来,鞭毛马达一直是微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和结构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然而鞭毛马达的组成成分,结构组装和扭矩传输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中,我们首先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鞭毛丝基因fliC和
学位
黑腹果蝇唐氏综合征细胞黏附分子1(Dscam1)基因座通过互斥可变剪接编码38,016种潜在亚型。Dscam1的高度多样性足以赋予每个神经元独特的分子标签,使神经元能够区分自我和非我。而在脊椎动物中,成簇的原钙黏蛋白基因(cPcdh)通过可变启动子产生亚型多样性,进而发挥类似的功能。最近,本课题组在螯肢动物亚门中发现了缩短型Dscam(sDscam),其与黑腹果蝇Dscam1的序列高度相似,并且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