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帝庙是为供奉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而建造的祠庙,隋唐以降,其所赋存的关羽信仰也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复兴传统文化热潮的兴起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更高追求,尤其中共十八大以后“文化自信”的提出,关帝庙相关问题成为了学者们所研究的热点问题。明清时期由于受中央政权的极度推崇,关羽信仰的发展达到鼎盛,陇东地区关帝庙的建造也实现了全面的普及。明清陇东关帝庙现存数量多、价值高,且遗存有大量的明清时期关帝庙建筑和关羽信仰题材的壁画、匾额、碑刻、题记等具有艺术价值的实物资料。因此对明清陇东关帝庙开展系统的调查研究,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明清时期陇东地区关羽信仰的发展和普及,同时,也能为保护现存明清陇东关帝庙提供基本的依据。通过对现存明清陇东关帝庙的实地调查和走访,并结合陇东地方志以及明清陇东关帝庙相关史籍文献的记载,将明清陇东关帝庙的分类、保存现状作以系统的整合,现存明清陇东关帝庙建筑和遗存共有52处,其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继而利用调查结果对其建筑、壁画、匾额、楹联、碑刻、题记等实物遗存进行分析研究。陇东地区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地带,是明清时期多条南北商路的必经之途,明清陇东关帝庙的分布和发展在西北地区关羽信仰普及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代表性。同时,明清陇东关帝庙的建筑、壁画、匾额、楹联、碑刻、题记等实物遗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提高对明清陇东关帝庙保护的重视,遵循保护的基本原则,实现科学、规划和合理的保护成为了明清陇东关帝庙保护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