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安全协议的形式化分析方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524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网络应用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的问题日益重要,采用形式化方法设计及分析无线环境下的安全协议得到快速的发展以及广泛的应用。本论文对于安全协议的形式化分析方法从技术特点上做了分类和分析,对于安全协议分析技术的发展历史、目前的状况以及将来的趋势作了总体的介绍和总结。具体内容包括:·对形式化分析方法—BAN类逻辑进行了研究,利用BAN类逻辑(WK逻辑),对中国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WAPI及其实施方案的认证基础设施WAI进行了形式化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能够实现的安全目标。·对基于计算复杂性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研究内容包括:Canetti-Krawczyk模型和通用可组合模型,主要工作包括:1.通过Canetti-Krawczyk(CK)安全模型对IEEE802.11i四步握手协议模块进行了安全性证明。证明表明四步握手协议不仅满足CK模型下提出的会话密钥(SK)安全的定义,并且可以满足更高安全级别的通用可组合(UC)安全的定义,因此该协议可以作为无线局域网中安全的认证和密钥协商基础模块使用。2.利用CK模型,对中国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WAPI的认证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WAPI中的安全缺陷,提出了一种增强的无线认证协议EWAP。该方案采用模块化及可组合的设计方法,在CK模型下提供了可证明的安全性,并具有相应的安全属性。3.提出了一个适合无线环境下使用的基于双重加密机制的会话密钥分发协议,该协议作为四步握手协议的上层协议,可以保证STA与AP安全共享PMK的目的。利用CK模型,在双重加密机制满足适应性选择密文攻击(CCA2)安全的定义下,对该会话密钥分发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4.供应链管理是RFID技术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但是目前对该领域基于RFID技术的安全机制还没有较深入的研究。供应链环境对于RFID技术的特定安全需求决定了无法直接应用已有的各种RFID安全机制。定义了供应链环境下RFID通信协议必须满足的安全需求,提出了一个可以满足这些安全需求的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并且设计了一个可以实现该模型的轻量级RFID通信协议。5.利用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定义并实现了一种适用于无线网络的匿名Hash认证理想函数,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Hash证书权威模型。定义了匿名Hash认证机制的安全需求和安全概念,并且证明在标准模型(非随机预言机模型)下所提匿名Hash认证机制的安全属性可以通过安全对称加密机制、安全数据签名机制、伪随机函数以及单向无碰撞Hash函数的组合得到保证。·最后,本文对安全协议的形式化分析方法的最新进展—协议组合逻辑PCL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了一个基于RFID的供应链通信协议可以实现所定义的安全需求和可见性要求,并且用PCL给出了形式化的安全证明。
其他文献
雷电过电压是低压配电系统中危害用电设备安全及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干扰源。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平均每年因雷电过电压造成的损失占低压系统中所有损失的70%左右,作为主要传播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国际转移逐渐成为继制造业国际转移之后国际产业转移的新一轮高潮,服务业FDI作为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方式,在全球直接投资总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对
江西省大余有“世界钨都”之称,境内的四大国有钨矿经过近几十年的开采曾给国家的国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开采带来的矿产废弃物也给当地环境、人身安全和
长征时期中国红军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地区,标志着这百时期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成功。长征时期我党根据革命形势,确定了转变少数民族对红军的态度为教育目标,并根据不同的教
本文以作者在2006年5月申请的一项专利-一种手写输入处理装置为背景。在此专利申请中,提出了在触摸屏手机上实现手写信息的功能。彩信是手机的一个重要功能,但是实际使用率非
宋朝继五代因军事政变而建国,为了不使自己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对各种有可能危及皇权的势力和个人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宗室也不例外。宋朝将加强宗室内部的监管和政府职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业务流程用计算机实现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也迅速发展并不断成熟。然而,在工作流管理系统运用的同时,对于工作流信息的安全保障提出
地下“六合彩”近年来盛行于社会中下层和广大城镇以及农村地区,并在全国范围孳生蔓延,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疾患。人们对地下“六合彩”何以如此痴迷?历史上是否也存在着类似
刑事侦查程序的启动实际上就是刑事侦查权的启动。侦查程序的启动其实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侦查程序因何启动,也就是侦查程序启动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启动它;二是侦查程序
简述稻虾共生的概念,分析稻虾共生的益处,发现稻虾共生存在的误区,探讨稻虾共生的技术环节和注意事项,总结养殖经验,以促进稻虾共生产业健康有序发展。